金秀县2025年病虫情报第19期:切实抓好柑橘秋梢期木虱的防治工作
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唯一媒介昆虫,其喜食柑橘嫩梢,传病力极强。一旦柑橘木虱携带黄龙病病菌,在取食过程中就会将病菌传播给健康柑橘树,导致黄龙病迅速扩散蔓延,对柑橘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是控制柑橘黄龙病扩散、保障柑橘生产安全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县柑橘即将进入秋梢抽发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柑橘木虱全年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柑橘秋梢期柑橘木虱的监测与防治指导工作。
一、当前柑橘木虱的发生实况
近期,据我站调查发现,在管理良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果园中,木虱虫口密度相对较低,百梢有成虫量一般在10~30头之间。然而,在部分失管或管理粗放的果园,情况则不容乐观,百梢有成虫量最高可达 500头,平均百梢有成虫量也达到了150头,且若虫占80%以上。预计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若虫危害盛期,全县将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6万亩。
二、防控意见
秋梢期是柑橘木虱繁殖为害的关键时期,各乡镇要提高警惕,务必抓好木虱的监测防治指导工作,有效预防柑橘黄龙病发生危害。
(一)农业防治
统一放梢:及时抹除零星抽发的嫩梢,促使秋梢整齐抽发。这样可以减少木虱产卵繁殖的场所,便于在统一时期进行施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一般在大部分柑橘树的芽长至1~2厘米时,进行统一放梢。
清除病树:定期对果园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清除柑橘黄龙病病树。在挖除病树前,必须先对病树及其周围植株喷药防治木虱,避免病树上的木虱受惊后迁移到其他健康橘树上,造成病害传播。病树挖除后,要对树桩进行药剂处理,并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残留。
果园清理:加强果园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等,减少木虱的藏身之处。同时,对果园周边的九里香、黄皮等芸香科寄主植物进行清理或定期喷药防治,降低木虱的繁殖扩散风险。
(二)物理防治
悬挂黄板:在果园内悬挂黄色粘虫板,利用木虱对黄色的趋性进行诱捕。一般每亩果园悬挂20~30块黄板,黄板悬挂高度应与柑橘树冠顶部平齐或略高,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黄板。
安装杀虫灯:有条件的果园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灯光诱杀木虱成虫。杀虫灯应安装在果园空旷处,离地面高度约1.5~2米,每隔30~50米安装一盏,每天日落至日出期间开启。
(三)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在秋梢抽发初期,当新梢长至1~3厘米时,立即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之后,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对于抽梢不整齐、抽梢期较长的果园,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在挖除柑橘黄龙病病树前,务必先对病树及周边5米范围内的柑橘树进行喷药防治。
药剂选择: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以延缓木虱抗药性的产生。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20%噻虫胺悬浮剂2000倍液、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在防治木虱的同时,可根据果园内其他害虫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兼治,如防治潜叶蛾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施药方法:喷药时应确保药剂均匀覆盖柑橘树冠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新梢、嫩叶的正反面。施药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以免影响药效和造成药害。施药器械应选用雾化效果好的喷雾器,保证药剂能够充分雾化,提高防治效果。
(四)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柑橘木虱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在果园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性杀虫剂,避免对天敌造成伤害。同时,可以通过种植蜜源植物、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等方式,吸引和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使用生物制剂:可选用一些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00~1500倍液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注意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机,以确保防治效果。
三、注意事项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准确掌握农药剂量及兑水量,搅拌均匀,避免随意加大用药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期,以免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同时延缓木虱抗药性的产生。
安全防护:配药和施药人员应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农药。施药后,要用肥皂清洗裸露皮肤和更换衣物。妥善处理剩余农药,防止农药泄漏和误食。
农药废弃物处理:使用后的废弃农药瓶(袋)应进行清洗三次后,统一回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加强监测: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柑橘木虱的监测调查,及时掌握木虱的发生动态和防治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果农进行防治,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联防联控:柑橘木虱的防治需要广大果农共同参与,实行联防联控。相邻果园应统一放梢、统一用药,避免出现防治死角,提高整体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