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秋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武宣县春玉米已经陆续成熟收获,近段时间雨水充足,正是秋玉米整地播种的好时机,因此,必须抓紧下雨前后播种,确保出苗整齐,为夺取玉米高产打下基础。现结合该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因地因需选择高产品种
玉米品种应该根据地方习惯、土质、用途来选择,一般可选用生育期110天左右、通过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适宜当地种植的耐密植、抗倒伏、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粒用玉米可选择正大719、迪卡008 、恒玉828、佳福399、金卡1918、兆玉300等;鲜食玉米可选用桂甜糯 525、桂糯530、桂黑糯609等;粮饲通用玉米正大808、万千968、庆红511、油玉909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可选用株型紧凑型、半紧凑型、耐旱耐涝、适宜密植和机械化的高产品种,如桂单919、金卡1918、迪卡011、万川1306、青青500、青青700 等。
二、精细整地,确保整地质量
受台风的影响,近期该县降雨天气较多,当前正是春玉米成熟收获期,要抢晴及时收获晾晒入库,防止籽粒霉烂。春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犁耙整地,开沟起垄,确保垄面土壤松软、细碎、平整,垄沟能灌能排;如果前茬为水稻或水田,要抢晴犁翻,待土壤耕性适宜时旋耕细碎后起畦待播。
三、合理密植,夯实基础
玉米的播种密度应当根据土壤情况、品种、管理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水肥条件好的、管理水平高的选用耐密抗倒玉米品种,如:紧凑型或半紧凑型都可以,3500-4000株/亩;水肥条件一般的可选择平展型的玉米品种,3300-3500株/亩;如果选用粮饲通用玉米品种,要保苗4000-4500株/亩;鲜食玉米适宜播种密度为3200-3500株/亩。如果误了适时季节,就选择早熟品种,注意重施基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四、抢时抢墒播种,确保出苗不误时
当前武宣县大部土壤墒情较好,要及时播种。粒用型秋玉米一般在7月上中旬播种,最迟不能超过7月底,否则在秋玉米灌浆结实期往往容易受到寒露风低温冷害的影响,导致生育期延长或百粒重降低,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鲜食玉米应采用育苗移栽技术,播种时间最迟不能超过8月底,否则灌浆结实期同样容易受到寒露风低温冷害的影响,导致种皮变厚、籽粒不饱满,品质、产量、效益下降。
播种后如果田块土壤墒情较差、土壤过干,应提前浇好底墒水,或在播种后及时人工补墒。播种后遇大雨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渍,以免烂种缺苗。
五、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播种后要及时查苗,因干旱或土壤含水量过高等原因导致缺苗严重的,要及时浸种催芽补种,补种宜浅,栽后及时淋水,以利发根、成活;缺苗较少的可移苗补栽,即在幼苗2-3叶时用预育壮苗,于下午带土移栽;没有预育苗的,应选多株苗移栽,移栽时小心带土起苗,避免伤及留在原位的幼苗;补种宜浅,栽后及时淋水,以利发根、成活。补种和移栽的苗应偏水偏肥,促进其加快生长赶上原来正常的幼苗,达到苗齐、苗壮。当秋玉米幼苗长至3张叶时间苗,每穴留2苗;当大部分幼苗达到4-5叶时定苗。间苗、定苗应拔除杂苗、弱苗、病苗、虫苗,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六、施足底肥,看苗追肥,一喷多促
(一)施足底肥。要根据土壤条件、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等合理施肥。在整地前全田撒施1000-1500公斤/亩腐熟农家肥或30-50公斤三元复合肥作底肥。
(二)看苗追肥培土。1.攻苗肥:前期基肥不足,幼苗叶色不够浓绿的,定苗后每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4-5公斤攻苗,施肥后培土盖肥。2.拔节肥:当秋玉米大部分幼苗达到7-8张展开叶时,叶色正常的施用15-15-15三元复合肥1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作攻秆肥,施肥后培土除草。叶色浓绿的可适量少施,叶色偏淡的要加大施肥量。3.攻苞肥:在秋玉米大喇叭口期(11-12张展开叶时)重施攻苞肥,叶色正常的施15-15-15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亩、氯化钾7.5-10公斤/亩,施肥后大培土。叶色偏淡的每亩施15-15-15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4.一喷多促:抽雄授粉后叶色落黄明显的补施“攻粒肥”,每亩深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3-5公斤,或用0.5%-1.0%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或氨基酸肥料等水溶液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2-3次。
七、抗旱防涝,做好防灾减灾
注意查看气象预报,抢在下雨前后播种,确保出苗。降雨偏多时,要注意开好畦沟、十字沟和田边排水沟,发现田间积水及时排水防涝,促进根系正常生长。此外,秋季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台风多发,容易引起玉米倒伏,对尚未抽雄的地块,根倒、茎秆倾斜植株不需扶正,依靠植株自我调节;对茎折植株尽量清理离田,增加群体通风透光。已经抽雄授粉的地块,对根倒、茎倒且茎秆与地面超过45度角的玉米植株一般不扶正,避免二次伤害;对倒伏平铺的尽快扶正,可将相邻4-6株绑在一起;对根系再次生长扎地的采取垫扶措施,使玉米果穗离开地面。茎折严重的受灾地块视情况改作青贮收获,减少损失;对处在玉米散粉高峰期受暴雨影响的,可在雨后晴好天气时开展无人机、人工辅助授粉。
八、加强病虫害防治
秋玉米病害要重点防治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等,可选用对应的农药,如:褐斑病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大小斑病选用25%丙环唑乳油、20%嘧菌酯,锈病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等。
虫害要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黏虫、蚜虫等。防治草地贪夜蛾药剂可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玉米螟应在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2%高氯·甲维盐等;在粘虫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蚜虫防治可选用5%吡虫啉乳油或25%噻虫嗪。
九、适期收获
粒用玉米适宜收获期是在完熟期,一般玉米下部大部分叶片干枯,苞衣干枯且生苞剥落下垂,即可收获。秋玉米在不影响后茬作物种植和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适当推迟收获,有利于延长籽粒灌浆结实时间,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粮饲通用玉米作青贮玉米可以在乳线达到籽粒 1/2-2/3时收获。鲜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0-25天采收鲜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