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晚稻育秧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武宣县水稻生产已经进入抢收抢播阶段,加上近段时间雨水充足,正是晚稻抢播好时机,因此,必须抓紧播种,争取不误农时,为夺取丰收奠定基础。
一、因地制宜选品种,避过寒露风危害
武宣县属于桂中地区南部,可选用生育期115天以内的品种。如果发展秋冬种,要结合秋冬种茬口安排,7月20日前播种,计划10月31日前收获的,应选用105天左右的晚稻品种。
二、增加播种量,培育适龄壮秧
大力推广水稻增密增穗技术,打牢高产基础。
(一)增加秧盘数。抛秧塑盘用量增加到50-60盘/亩(434孔/盘)或60-65盘/亩(353孔/盘)。机插硬盘用量增加到20-22个/亩。
(二)增加播种量。杂交稻用种1.5-1.75公斤/亩;常规稻用种2.5-3.0 公斤/亩。塑盘育秧(434孔/盘)播种量杂交稻25-30 克/盘、常规稻40-60克/盘;(353孔/盘)播种量杂交稻23-25克/盘,常规稻 38-50克/盘。机插秧工厂化育秧播种量杂交稻75-100g/盘,常规稻100-125g/盘,大田插植22-25盘/亩。
(三)科学催芽,提高发芽率。当前该县正是高温阶段,日温度均为27-34℃,因此,在种子浸泡、催芽、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高温对谷芽的影响。浸种时要勤换水(4次/天),催芽时避免强光、烈日的曝晒,浸种时间要根据品种谷壳厚度、谷粒颖壳闭合度不同而不同。播种时要求沟中有水,畦面湿润,播种后及时用遮阳网(70目)或其他农作物秸秆遮盖,防鸟、防晒、防降温。
四、增加插秧密度,保障基本苗数
1.塑盘抛秧。杂交稻抛秧密度提到1.8万蔸/亩左右,即(434孔/盘)50盘/亩或(353孔/盘)60盘/亩;常规稻提到2.0万蔸/亩左右,即(434孔/盘)55盘/亩或(353孔/盘)65盘/亩。
2.机械插秧。常规稻全区统一采用30cmx12-14cm 或25cmx14-16cm的机插规格。杂交稻建议采用30cmx14cm规格,机插作业前调整好机器取秧量,确保每蔸苗数4-5苗,不宜太多或太少。
五、增施有机肥,培育壮秧
施中底肥,培育壮秧。基肥可适当多施“腐熟”农家肥,少施化肥,可以缓解高温对谷芽的影响,肥效也比较长,有利于培育壮秧。
六、做好秧苗“送嫁药”、“送嫁肥”
由于晚稻育秧时间短,因此,除了施足底肥外,要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要求在移栽前3天,施少许肥料,喷一次“农药+叶面肥”防病虫害,促使秧苗发新根、壮老根,确保移栽大田后秧苗早生快发,为夺取晚稻高产打下扎实基础。
七、秧苗适龄移栽,确保全苗
晚稻秧苗育秧时间短,一般秧龄为15天左右,太早移栽后易受高温影响,苗弱且不齐;太晚抛栽又赶不上季节,而且移栽时根易受损伤,抛栽后恢复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