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处置桑树枯萎事件 筑牢忻城农业抗灾防线
近期,红渡镇马安村、马蹄村、雷洞村部分蚕农反映的桑树异常枯萎问题引发关注。在忻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的高效调查与妥善处置下,事件原因得以查明,受损农户也获得了来自生产商的资金帮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一、蚕农投诉引重视,多部门联动调查
3月上旬,县农业农村局陆续接到红渡镇蚕农反映,称使用某品牌化肥后桑树出现叶片黄化、枯萎现象。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蚕业站、生态植保站及农业执法大队成立专项调查组,赶赴现场开展全面核查工作。技术人员对土壤、桑树根系状况以及化肥施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采样分析,同步启动农业执法程序,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查明桑树枯萎的原因。
二、多重因素致灾,排除化肥质量问题
经调查发现,今年2月底至3月初,当地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致使化肥无法充分溶解,土壤板结情况愈发严重。此外,在受灾桑树的根蔸部普遍检测出桑树紫纹羽病,这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专家组经过综合研判后指出,极端干旱天气极大地削弱了桑树的抗逆性,病害侵蚀了桑树根系的吸收功能,而化肥的施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多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最终导致了桑树枯萎。3月15日,涉事化肥的检测报告出炉,各项指标均合格,这也从专业层面排除了化肥产品不合格这一因素。
三、政企携手解民忧,补偿资金发放到位
虽然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气候与病害,但忻城县农业执法大队积极履行职责,历经一个多月时间,努力搭建起协商平台,推动化肥生产商与蚕农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了帮扶方案。化肥生产商秉持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担当,决定对受灾桑田按照每亩15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支持,助力农户恢复生产。截至目前,总计1.73万元的支持帮扶款已全部发放到受灾农户手中。
四、强化举措防风险,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此次事件发生后,忻城县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加强三项措施,全力防范农业风险。一是加密气象与病虫害预警信息推送,确保农户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二是组织农技人员下乡,为农户提供科学施肥与病害防治的专业指导,提升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桑园抗旱保墒技术培训,增强农户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农业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为忻城县特色产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图为受灾桑苗情况
图为农业执法人员核对受灾农户信息
图为为受灾农户发放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