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2025年病虫情报第九期--注意抓好豇豆、四季豆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根据我站近期在城关镇古尧村、范团村等地田间调查,目前豇豆、四季豆主要有根腐病、红斑病、锈病、叶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豆野螟、豆荚螟、美洲斑潜蝇、蚜虫、红蜘蛛、蓟马等主要病虫危害。请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开展豇豆、四季豆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我县豇豆、四季豆正常生产。
一、主要病害
1、根腐病:俗称烂根、死藤、豇豆瘟,各地均有发生,为害较重。豇豆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根和茎蔓。根部发病,呈典型根腐,主、侧根及茎基部变褐色腐烂,病部略凹陷。地上部叶片由基部向上逐渐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有时根部及茎基部出现褐色纵向裂痕。茎部发病,造成茎腐。开始病部呈水渍状,边缘红褐色,后病斑扩展环绕茎部缢缩呈褐色腐烂。最后致茎蔓枯萎死亡,病部及附近的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新鲜病部可见有稀疏白霉。豆株开始抽滕时,往往顶端发生水渍状腐烂枯死,造成“死顶”。
2、炭疽病:叶片发病始于叶背,叶脉初呈红褐色条斑,后变黑褐色或黑色,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斑;叶柄和茎染病,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呈褐锈色;豆荚染病初现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褐色至黑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周缘稍隆起,四周常具红褐色或紫色晕环,中间凹陷,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种子染病,出现黄褐色的大小不等凹陷斑。
3、红斑病:主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蔓和豆荚。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叶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或紫红色,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暗灰色,正反面产生稀疏的灰色霉层。
4、锈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和豆荚。病初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稍隆起,扩大后成暗褐色突起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引起叶片枯黄脱落。茎和豆荚染病产生暗褐色突起,表皮破裂,散发锈褐色粉末。发病后期茎和豆荚均可形成隆起的黑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
5、叶霉病:又叫煤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且病健部界限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菌,严重时致早期落叶或蔓上残留数片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大减。
6、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和荚。叶片染病,在叶背和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粉层厚密,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可布满整张叶片,使叶片迅速枯黄,引起大量落叶。茎蔓和荚染病,生出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可布满茎蔓和荚,使茎蔓干枯、荚干缩。
二、主要虫害
1、豆野螟:主要为害豇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蚕豆、菜用大豆等蔬菜。以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
2、豆荚螟:以幼虫蛀食花、蕾、嫩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和质量。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
3、美洲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危害豇豆多以叶片为重,以幼虫钻叶为害,在叶片上形成由细变宽的蛇形弯曲隧道,初期为白色,后期变成铁锈色,幼虫多时叶片在短时间内就被钻空干枯死亡。
4、豆蚜:豆蚜属同翅目蚜科,又叫花生蚜、苜宿蚜,主要危害豇豆、菜豆、豌豆、花生、黄花苜宿、紫去英等。豆蚜迁飞能力较强,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对银灰色有忌避习性。成蚜或若蚜群集刺吸嫩叶、嫩茎、嫩花及嫩荚的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发黄,豆荚发黄,影响开花结实,植株生长不良。该虫可分泌大量“蜜露”,引起污煤病,使叶面铺上一层黑色霉菌,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严重减产。
5、红蜘蛛:以成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叶脉间吸食汁液,四季豆、豇豆叶片受害后,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形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全叶干枯脱落,缩短结果期,影响产量。
6、蓟马:以锉吸式口器取食豇豆生长点、花器、荚果等幼嫩组织的汁液。 生长点叶片受蓟马危害,可造成叶片皱缩、变小、弯曲或畸形,严重时叶托干枯,心叶不能伸开,生长点萎缩,茎蔓生长缓慢或停止;荚果受害后,幼荚畸形或荚面出现粗糙的伤痕。
三、防治方法 :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葱蒜类、白菜类蔬菜或禾本科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实行高垄栽培或深沟窄畦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打去老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
(二)、化学防治
1、防治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喷洒茎蔓基部或灌根,每隔7~10天喷(灌)1次,连续用药3~4次;灌根每次每株药液250毫升。
2、防治叶霉病: 发病初期喷洒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防治锈病:在发病初期可施用药剂进行防治。可亩用5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250-280克、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45-60毫升、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40-50毫升、325克/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60毫升、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3-20克等兑水40-50公斤喷雾,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4、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30%醚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亩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45-60毫升、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3-20克等兑水40-50公斤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重病田可视病情增加喷药次数。
5、防治炭疽病、红斑病:发病初期,选用25%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亩用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3-20克、325克/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60毫升、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0-30毫升等兑水40-50公斤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6、防治豆野螟、豆荚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30-50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20克、虱螨脲40-50克、高效氯氟氰菊酯50克、16000IU苏云金杆菌1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
7、防治美洲斑潜蝇: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80毫升或3.2%阿维菌素乳油22.5-45毫升、3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40-45克、31%阿维·灭蝇胺悬浮剂22-27 毫升或20%阿维·灭蝇胺悬浮剂50-70毫升等兑水40-50公斤喷雾。
8、防治豆蚜:在发生初期可选用苦参碱、抗蚜威液剂、吡蚜酮、吡虫啉、溴氟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农药兑水40-50公斤喷雾。
9、防治红蜘蛛:在发生初期可选用乙螨唑、哒螨灵、联苯肼酯、炔螨特或阿维菌素等农药兑水40-50公斤喷雾。
10、防治蓟马:可选用10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25-35克、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a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60-90毫升、0.5%苦参碱水剂90-120毫升、10%多杀霉素悬浮剂12.5-15毫升、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20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毫升等兑水40-50公斤喷雾。
注意事项
1、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