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智”造引领新农潮
在来宾市兴宾区良塘镇大英村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多台农机同时作业。
春风轻拂,大地回暖,又到一年农忙时。连日来,我市抢抓农时,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开展插秧春播工作。一场由数字化、智能化引领的农业革命,为春季农业生产按下“加速键”,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3月27日,来宾市“十万农机闹春耕”活动在兴宾区良塘镇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产业园举行。现场,各式各样的新型农机“争奇斗艳”。无人驾驶的旋耕机凭借精准的导航系统,在田野里来去自如,翻开新一年的希望;高速插秧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将嫩绿的秧苗整齐插入田中,每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数十名农民一天的劳作。这些新型农机不仅展示了当下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更为我市春耕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
走进来宾市农博士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智能育秧中心,自动播种机高速运转,每小时可完成数千盘播种。秧盘通过智能化传送台,依次完成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随后进入智能暗化车间。这里运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将温度、湿度精确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极大缩短了种子发芽时间,保证发芽率。公司生产部经理巫建友表示,他们于3月8日启动育秧,预计3月30日前后可以开展插秧作业。此外,单批次育秧面积可达3000亩,今年选用的“华盛优京贵占”水稻品种不仅抗病性强,预计亩产量能比普通品种高出200斤左右。
在兴宾区良塘镇大英村的2000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现代化农业机械大展身手。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能实现厘米级精准插秧;农业无人机按照预设的航线,对农田进行全方位的病虫害监测与农药喷洒,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数十倍。农博士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万赓介绍,自3月20日启动春耕备产,该公司已投入6台拖拉机、2台高速插秧机和2台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每天能插秧50亩,植保无人机每天可完成300亩封闭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效率提升约20倍。
在象州县寺村镇谭村水稻种植基地,智能插秧机与侧深施肥技术完美融合,实现了插秧与施肥同步作业,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既减少资源浪费,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基地选用的“粮发香丝”水稻新品种,预计亩产可达1100斤,较传统品种增产约50斤。村民莫张荣兴奋地说:“今年我种了17亩水稻,用插秧机一天就能种40亩,效率比人工提高了40倍。而且‘粮发香丝’产量高,每亩比其他品种多收两三百斤,一年下来能多赚8000多元。
科技,正成为来宾市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在我市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大幅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还实现了早稻生产的精准化、高效化管理。据悉,今年我市计划早稻插秧面积84万多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早稻种植6.2万多亩,预计5月初可全面完成插秧任务。为确保春耕顺利进行,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行动,截至3月24日,全市已投入农业机械4.5万台套,水稻、甘蔗等农作物机耕面积达130万亩,其中机收面积24.5万亩、机种面积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