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担当】从“异乡客”到“本村人” 第一书记用实干书写驻村担当
在北津村常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脚步匆匆的身影,站在田间地埂和村民拉家常、算增收账,同时关心着村里的大棚蔬菜长势、香芋地的灌溉情况。他是八步区农业农村局派驻北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韦永海,从“异乡客”变“本村人”,用脚步丈量村情,以专业点亮产业。

韦永海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耕北津村产业发展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北津村的大棚蔬菜、贺州香芋、北津香米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一次入户走访的路上,韦永海看到陈大哥对着地里布满斑点的香芋叶犯愁。“这叶子的斑点一天比一天多,不知道是啥毛病,药也不敢乱打。”陈大哥的话语里满是焦急。韦永海当即改变行程:“今天先不去走访了,得先把你这香芋的问题解决了。”作为农业技术领域的“内行人”,他跟着陈大哥钻进香芋地,仔细翻看有斑点的叶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专业知识转化成“农家话”:“你看这叶子上斑点的轮纹,是疫病的症状,属真菌危害;根部腐烂有异味是软腐病,属细菌危害,需要选用真菌、细菌的杀菌剂同时防治,并做好水肥管理……”清晰的分析、具体的办法,让陈大哥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紧紧握住韦永海的手,激动地说:“今天真是遇到贵人了!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这就去买药!”再次路过香芋地时,曾经满是斑点的香芋叶已重新焕发生机,大片绿叶在风中舒展,透着丰收的希望。


这样俯下身子解难题的场景,在北津村的田间地头早已是常态。面对石大哥蔬菜棚里那一片发黄的韭菜地,韦永海没多说,蹲下身就扒开韭菜丛仔细查看,“别急,这是疫病和地下害虫凑一块儿了,得先用药剂根杀虫子,再防治疫病,棚里再通通风……”。经过韦永海专业的指导,几天后再去,大棚里早已换了模样,曾经发黄的韭菜挺括起来,新抽的叶芽带着鲜嫩的鹅黄,大棚里其它蔬菜各个长势喜人。

从香芋地到蔬菜棚,从田间地头到育苗畦边,韦永海的脚步踏遍了北津村的每一寸耕地。他总说:“农民靠地吃饭,咱懂技术的,就得让每一分地都长出希望。”这一句朴实的话,正是他用专业守护耕耘、用实干浇灌收获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北津村,田成方、路相通,大棚连片、稻浪翻滚,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韦永海用专业浇灌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把“驻村”过成了“驻心”,也把自己写成了北津村振兴路上的“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