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区各乡镇积极应对“春旱大考”保障春耕生产
近段时间,八步区各地大量农田干涸、作物枯黄。市气象局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称,目前全市气象干旱等级为重旱到特旱。面对旱情,八步区各乡镇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应对旱情对农事的不利影响,全力保障春耕生产不误农时。
图为:“饥渴”的稻田
入春以来,八步区铺门镇多个水库相继干涸,正面临着历史罕见的“春旱大考”,3万余亩稻田在烈日的炙烤下龟裂泛白,贺江支流水位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点,安定村的百年古井首次见底,兴全、三元等村的“清明田”半数未能及时插秧。
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抗旱战役,铺门镇的干部群众没有退缩,迅速启动“保苗护仓”行动,组织力量清淤古渠,使沉寂了半个世纪的龙脊水闸重新吐露清流。与此同时,“打井突击队”在龟裂的田野间努力奋战,成功开凿了20余眼深井,其中六合村的“团结井”深达百米,为周边800亩焦渴的稻田带来了及时雨。40台抽水机如同钢铁卫士般排列在渠畔,通过三级提灌,将贺江水送上了百米高岗。
图为:运用机械化调水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抗旱“大会战”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七旬老农罗圣忠毅然捐出了祖传的“戽斗”;农技专家创新使用“浅湿轮灌法”,使得单亩田的用水量骤降;村民捐赠10台水泵,并组建“巡渠队”实时维护水系,确保水流畅通无阻……如今,铺门镇形成了“分时用水一张表、抗旱设施一张网”的科学调度体系,通过“以井补渠、以库济江”的立体补水方案,硬是从“旱魔”手中夺回了2万余亩稻田的宝贵用水。同时,水利局工作队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严防“偷水截流”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图为:仁义镇群众在合力疏通水渠
近日,有贺街镇群众反映,进贤村、三凤村、新坪村和寿峰村的农田灌溉渠水量十分缺乏,难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贺街镇及各村干部联合沿渠排查,发现西干渠出现淤塞断流,渠道入口处有大量淤泥、杂乱树枝堵塞严重,导致河水无法流到灌溉渠,直接影响下游稻田的灌溉需求。西干渠全长约6千米,途经的3个村,都是水稻种植大村,灌溉需求极大。于是,贺街镇立即调集挖掘机清理渠口沉积淤泥。
经过3个多小时的机械作业,清理了西干渠入口处60米长的河道淤泥、垃圾。临近进贤村的1.3公里主干渠也得到了清理。同时,贺街镇建立“镇村干部+网格员”巡查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理渠道堵塞情况,确保灌溉渠畅通无阻,让临近灌溉区内18250亩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
图为:大型机械正在疏通水渠
在步头镇,由于原有田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致使梅中村部分沟渠出现坍塌、渗漏、淤堵等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引水,严重影响粮食高产示范区的春耕生产。
核实情况后,步头镇党委、政府安排抗旱修渠资金,由梅中村党支部牵头,带领党员群众,对毁坏的沟渠进行维修。在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长臂挥舞,清理沟渠淤泥、枯枝,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搬运砖石,有的铺设篷布,共修复沟渠300余米,使近2公里的沟渠全面贯通,缓解了灌溉区80余亩稻田的旱情。
图为:大型机械正在疏通水渠
4月17日,在桂岭镇梅桂村粮食生产监测点,在断流已久的灌溉水渠中,一条硕大的水管蜿蜒连接到深入桂东河里的潜水泵,将潜水泵抽上来的水灌入水渠,再由水渠分流至干涸的田地。
“受干旱影响,梅桂村粮食生产基地200多亩农田缺水严重,村民春插进度滞后。为此,我们第一时间协调供电部门,并购买抽水机、水管等设施进行24小时不间断抽水灌溉,确保每一块农田都能及时得到灌溉。”桂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麦达远说道。
桂岭镇积极协调供电、农资等部门,为抗旱保耕提供电力保障和农资供应,并由农业服务中心组建抗旱专班下沉一线,帮助村民解决春耕难题。他们利用山塘水库、河流和地下水等水源,通过抽水、打井等方式最大程度提供灌溉用水,并对水渠等灌溉通道进行清淤疏通,确保每一滴水都得到充分利用。镇农业服务中心抗旱专班深入多个行政村,指导村民打井和利用现有水资源抽水灌溉,解决春耕用水难题,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