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攻坚”治理行动 筑牢舌尖安全防线
为全面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昭平县自1月起启动“重点问题品种药残百日攻坚治理行动”。县、乡两级农业部门联动出击,通过“宣传+监管+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全力守好农产品生产环节安全防线,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科技赋能精准监管 筑牢安全根基
在昭平镇马圣村石峡组30亩的现代化大棚蔬菜基地,豇豆、辣椒、黄瓜等十余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这里每年为县城菜市场稳定供应超75吨新鲜蔬菜。“这是我们重点监管的核心产区。”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工人规范使用生物防治设备,重点讲解禁限用农药清单及科学施肥技术。基地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农资采购和生产管理台账、严格落实采收间隔期制度,做到每次产品抽检零风险。
在马圣村百亩番石榴种植基地,负责人李青南向巡查组展示生产管理记录台账和手机“八桂农安”微信小程序管理系统:“每批次水果上市都开具有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农药使用全程可追溯。该基地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5多户果农实现标准化生产,预计年产值突破300万元。工作人员现场进行采摘抽检,样品全部合格,李清楠承诺:“将主动配合飞行抽检,对140亩果园实行每日农事记录制度,已实现连续五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全覆盖式攻坚整治 形成高压态势
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县乡两级累计排查农资经营门店100多家,排查种养殖基地500多个,覆盖全县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特色产业。通过推行“三查联动”机制:指导企业自查建立风险清单,乡级实行网格监管日常巡查、县级部门抽查实现靶向监管,保障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全覆盖。在相关单位、农产品购销点、重点品种生产场所、农资经营门店等发放张贴《宣传公告》、《禁限药名录》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绿色防控技术培训7场次,惠及从业人员600余人次。共抽检农产品316批次,其中定量检测34批次,快速检测272批次,检测合格率100%,有效震慑了违规用药行为。
长效机制护航产业振兴
“我们正构建‘网格化+数字化+社会化’监管体系。”昭平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将14个行政村划分为责任网格,配备专职监管员及兼职协管员,运用“八桂农安监管”平台开展日常巡查,做到实时监控重点基地。目前全县已有168家农资经营主体、17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平台监管,实现从投入品使用到上市销售的全程可视、全程可控、来源可溯。
“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休止符’”。县农业农村局法规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对违规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程,推动昭平茶、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群众吃得安心、产业增得效益。
工作人员深入蔬菜基地宣传巡查
工作人员开展茶叶药残快速检测
工作人员深入果园基地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