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以人大担当为乡村振兴护航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人大监督是推动政策落地、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凤山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凤山人大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开展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评议为突破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监督全过程,尤其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动力”。
在种桑养蚕方面,通过人大评议整改,县农业农村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组建成立“蚕桑技术专班”,深入村屯开展“一对一”指导,累计举办桑园种植管护、疫病防治、省力化饲养技术等培训32场,培训养蚕户1800余人次;新增6个乡镇鲜茧收购点,新增引进1家蚕茧加工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实现鲜茧“家门口收购”,收购均价稳定在60元/公斤,较整改前提高5元/公斤。
乔音乡养蚕大户蔡国忠笑着说:“以前养蚕担心技术、愁销路,现在有专家上门教、收购点在家门口,一年能多赚不少钱,是人大监督帮我们把‘蚕桑梦’变成了‘致富路’!”据了解,凤山桑园面积达到44498亩,年养蚕12万张,产蚕茧5000吨,养蚕总收入达2.7亿元。
如今的凤山,桑园绿意盎然,养蚕户忙着喂蚕、摘茧。这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更是凤山县人大常委会以工作评议强化监督的丰硕成果。
下一步,凤山县人大将继续深化工作评议机制,聚焦乡村振兴新需求,尤其紧盯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新课题,把监督“探头”架得更准、把民主“渠道”拓得更宽,以人大担当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