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宜州区:做活“土特产” 做长产业链 奏响兴业富民强县曲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锚定桑蚕特色资源,以做活“土特产”、做长产业链为核心,通过项目引领、模式创新、品牌升级、科技赋能等举措,推动桑蚕产业从单一环节向集群化、精细化、链条化跃升,实现从种桑养蚕到茧丝绸精深加工及市场化营销的全产业链转型,促进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奏响兴业富民强县乐章。
一、项目引领筑根基,驱动产业提层级
一是高位统筹强机制。将桑蚕产业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双组长制专项领导小组,形成“党政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凝聚合力。二是政策赋能优环境。出台《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规划9大产业链路径,配套六要素保障机制,整合402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引导近9亿元金融贷款。其中,世界银行贷款扶贫试点项目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成为产业扶贫典范。三是平台聚势促升级。依托产业基础争创国家级、省级平台,德胜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参与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提升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二、模式创新增活力,推动生产提质效
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广西嘉联丝绸等企业推行订单农业与保护价收购,稳定蚕农收益;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入股分红,形成风险共担生态。目前,建成28个示范基地、123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带动5.5万农户参与。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建成农作物病虫物联网观测场,提前预警蚕病与桑园病虫害,使养蚕病发率从40%降至5%以内。支持企业搭建蚕桑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产业智能化、精准化转型。三是拓展多元市场渠道。成立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中农茧丝电商平台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与盒马、华润万家直供合作占销量15%。培育4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家出口资质企业,建成3个广西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供应深圳基地。2024年,茧丝绸贸易产值5.1亿元,生丝及蚕蛹出口额1.48亿元,电商交易额占比30%,市场版图扩大。
三、链条延伸拓维度,构建循环新格局
一是补强制造短板。广西嘉联丝绸投产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填补广西空白;引入四川依格尔纺织品公司,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实施丝绸练白印染等项目,构建“缫丝—织绸—印染—服装—家纺”完整产业链。2024年,茧丝绸加工业产值46.75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探索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广西五和博澳药业利用桑枝开发国内首个降血糖原创天然药物,2024年产值1.3亿元;3家桑枝食用菌企业年利用桑枝8万吨,带动20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00元,产菌2.76万吨,产值2.55亿元;2家蚕蛹加工企业年加工1.7万吨,产值1.68亿元。形成“茧—丝—绸”“桑枝—生物医药—食用菌”“蚕沙—有机肥—生物质发电”等循环经济模式,变“废料”为“宝贝”。三是促进农文旅融合。将桑蚕产业与文旅融合,打造刘三姐桑蚕示范区、天丝小镇等研学路线,推出文化体验之旅。2024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形成“以产带旅、以旅促产”新业态。
四、品牌升级塑优势,强化市场扩影响
一是突出地理标志引领。强化品牌建设,“宜州桑蚕茧”2018年9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4年以851品牌强度、24.91亿元品牌价值成广西农产品标杆,彰显地域优势。二是推进多维度认证。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10个,含1个区域公用品牌、6个企业品牌、3个产品品牌;3家企业5个品牌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4个生丝、3个蚕丝被品牌入选广西十大品牌,认证体系完善。三是拓展国内外市场。依托品牌优势,产品远销东南亚、韩国、欧洲等地区,市场渗透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五、科技赋能激潜能,注入发展新动能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平台,成立中国蚕学会宜州桑蚕产业研究院,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30余项科研项目。2024年申请专利70项,授权42项,主导制定4项行业标准,行业话语权提升。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梯队,2家全国创新型企业牵头全产业链研发,突破智能养蚕设备等技术;3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功能性蚕丝产品;1家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龙头引领、梯队跟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加快成果转化。聚焦产业痛点转化技术,推广自动化养蚕设备、方格簇营茧技术、数字化织机等先进技术。其中,自动化设备提升喂蚕消毒效率5倍、摘茧效率20倍;方格蔟营茧技术使蚕茧品质达标率从75%升至92%;数字化高速织机提升织造效率30%,促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本降低15%。
六、服务优化优生态,保障产业稳前行
一是精准服务降成本。建立企业问题动态管理与信息报告制度,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2024年减免企业费用172万元,规避质量损失33万元;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秩序,构建稳定营商生态。二是招商引资助扩张。建立项目“保姆式”服务机制,驻点粤港澳大湾区招商,2024年新签项目投资49.40亿元,推动河池轻纺城等项目实施,注入资金动力。三是生态构建促长远。简化审批,强化土地、金融保障,招引深加工企业;完善仓储物流,建成500吨智能蚕茧仓储中心,与邮政、顺丰开通专线物流,至珠三角时效从48小时缩至24小时,损耗率从8%降至3%。形成“服务优—企业兴—产业兴”循环,吸引龙头集聚,提升链条韧性,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