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红色沃土上的金色传奇
阳光玫瑰葡萄,这颗水果界的璀璨明星,虽源自日本,却在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这片充满红色底蕴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风味与故事。
2017年,东兰县武篆镇党委为带领当地群众走向富裕,积极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经过多方考察与深入研究,最终将目光聚焦在了源自日本的阳光玫瑰葡萄上。这一品种以其粒大、色美、皮薄、味甜、肉脆的特点,以及独特的玫瑰香气,在国际水果市场上备受赞誉。武篆镇党委深知,若能成功引进并种植,将为东里村带来新的生机。
经镇党委积极对接,广西农科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的专家来到东里村,对这里的土壤、水质、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专家们惊喜地发现,东里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尤其是那条由邓小平、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1930年建成的“共耕渠”。渠水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水量稳定,为葡萄种植提供了优质且稳定的水源,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阳光玫瑰葡萄准备的滋养源泉。 在确认东里村的种植可行性后,2017年7月,东里村共耕葡萄园顺利建成。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听闻家乡要发展特色产业,纷纷满怀期待地返乡,投入到葡萄园的建设与管理中。大家齐心协力,精心管护着这些承载希望的葡萄苗。
2018年,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一年。葡萄园迎来了挂果期,一串串饱满诱人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它们粒大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色泽黄绿,宛如精心雕琢的美玉;皮薄如纸,轻轻一咬便可感受到脆嫩的果肉;味道香甜,浓郁的玫瑰香气扑鼻而来,瞬间征服了人们的味蕾;果肉脆嫩多汁,每一口都充满了甜蜜与满足。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60多万元,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达到12万元。村民们不仅领到了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租金,还在家门口获得了务工机会,收入大幅增加。
为提升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广西农科院与东里村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派出农业技术专家对葡萄园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专家们定期到葡萄园巡查,为村民们讲解葡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针对葡萄园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专家小组会及时会诊,制定解决方案。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葡萄园采用了先进的栽培模式,引入慧云葡萄管家进行智能管理,实现了对葡萄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为阳光玫瑰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更加科学、优质的条件。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2019年,“双梁搭档”梁达超和梁贤勇计划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恰逢粤桂帮扶的政策东风吹向东里村,东里村充分利用粤桂帮扶资金100万元,将葡萄扩种至300亩。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他们还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葡萄园打造成集观光休闲、田园采摘、乡村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游客们走进葡萄园,不仅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阳光玫瑰葡萄,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还可以品尝用阳光玫瑰葡萄制作的各种美食,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甜点等,体验独特的葡萄文化。
2020年,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被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这不仅是对葡萄园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提升了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年产量达30多万斤,年产值约14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葡萄园每年可提供务工机会8000多人次,为当地村民创造9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长期解决32户脱贫户的就业问题,实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基地还覆盖了东里村所有的脱贫户,入股后每户每年可获得1500元分红,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5.5万元的收入。
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的成功,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成为东里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带动了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成果,是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东里村人民团结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在未来,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将继续闪耀,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