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党建为笔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近年来,凤山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耕红色沃土,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各环节,创新实践、真抓实干,绘就出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的壮美画卷。
凝心聚力促发展,实干担当惠民生。在复工复产、春耕备耕、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凤山党员干部争当先锋。思源社区依托“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实现“群众下单、党员接单”,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助力6家规上企业全部复产;平乐瑶族乡的田间地头,党员干部与农户携手劳作,普及科学种田技术,为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党员志愿服务队更是主动作为,开展农技培训、返岗送工、政策宣讲等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产业振兴强引擎,党旗飘扬助增收。长洲镇党委创新“党建+产业”模式,构建起“传统产业固本、新兴产业拓新”的发展格局。党员干部带头落实1.2万亩粮食播种,收获小麦380余吨,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特色养殖、桑蚕产业在党员能人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肉猪年出栏5600余头,蚕茧年产量突破60吨,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10万亩油茶林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
先锋担当暖民心,服务群众零距离。面对旱情汛情等急难险重任务,凤山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砦牙村党支部组织清淤疏浚,保障农田灌溉;防汛救灾时,县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24小时值守,排查隐患点200余处,调配应急物资超1万件。今年以来,全县累计送水1510立方,惠及2759人。同时,凤山还通过“点对点”专车输送务工群众1784人,党员志愿者上门为老人办理津贴认证,以“微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红色沃土育初心,干群同心谋发展。凤山中亭乡的“红军田”承载着红色历史,如今更成为新时代干群关系的生动写照。乡干部职工与群众共同插秧,传承红色精神,“红军田”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田”和红色教育的实践课堂。中亭乡通过“红绿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水稻种植和红色旅游品牌,吸引众多游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党建引领解民忧,基层治理显实效。以“和谐凤山我争先”行动为抓手,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长洲镇板任村的林地权属争议,在党员调解队的努力下迅速解决。通过“党员先锋岗”“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文明实践站”等平台,构建起多层次服务体系。去年以来,全县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10起,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数字赋能强党建,红色教育焕新彩。积极探索党建与科技融合,邀请专家讲授AI技术在组织工作中的应用,为干部管理、党员教育开拓新思路。同时,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党课,覆盖党员8200余人次,推动党员教育数字化转型。此外,凤山还面向社会公开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选拔注重政治素质、“双带”能力和群众口碑,优先考虑党员、致富能手等群体,每个村(社区)储备6至10名后备人才,并建立跟踪培养机制,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