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宜州区2025年春茧价涨两成,蚕农增收劲头足
2025年4月下旬,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德胜镇等桑蚕主产区首批春茧集中上市,开秤收购价达62—68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上涨12%—15%,优质茧溢价率超20%,8.5万养蚕农户迎来“增收开门红”,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
在石别镇永定村,蚕农王大哥将刚摘下的290斤春茧过秤,首季收入近9300元:“政府搭的‘茧易通’平台直接对接收购商,价格透明、结算快,我今年打算把养蚕规模扩大到4张!”该镇通过建设集体小蚕共育室,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小蚕共育率达97.7%,蚕农养殖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每张蚕种收益较传统模式增加400元。2025年全镇桑园面积稳定在3.38万亩,预计仅春茧一季即可带动户均增收超5000元。
德胜镇围道村板寻屯的惠源合作社里,负责人覃小贤忙着调度订单:“2025年全屯预计共育小蚕30.5万张,带动320人务工,人均增收22450元。”该屯通过“标准化共育+技术托管”,将蚕农养殖周期缩短至14天左右,小蚕成活率达98%,彻底改变了“散户难育苗、风险高”的旧状。
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宜州区2024年发放桑园奖补5.652万元,新建4个高产示范基地,桑园亩产提升10%。“现在每张蚕种净利润超过2000元,年轻人也愿意回来跟着干。”河池市东方丝路公司收购点负责人表示,企业今年新增的10条全自动缫丝生产线,正满负荷消化优质春茧。
预计,全区小蚕共育率超92%,2025年首批春茧产量预计达0.8万吨,养蚕收入同比增长12%。随着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宜州区项目、宜州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桑蚕类项目落地实施,宜州正构建全链条助农体系,让“小蚕宝”成为农民的“金元宝”,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筑牢产业基础。
图为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茧站收购的今年第一批春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