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黑山猪:山林间的美味传奇
在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余脉的深处,红水河蜿蜒贯穿,群山与茂密森林环绕之处,有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东兰县。这里不仅有如画的风景,独特的风土人情,更孕育出一种备受赞誉的特色农产品——东兰黑山猪。
放养林下的东兰黑山猪
东兰黑山猪的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明朝,历经500多年的岁月沉淀。据《东兰县志》记载,东兰黑山猪外形圆润,体质结实,头部大小适中,面微凹,耳大小中等略前倾,宝蓝色眼珠,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四肢健壮有力,腰部紧凑,乳头5-6对排列整齐,猪毛色全黑,稀而短软,皮色上有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成年猪体重70公斤左右。在东兰县特定的山区自然、气候和社会环境条件下,是东兰县农村群众自繁自养而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并长期放养在山林、坡地中,故而得名“东兰黑山猪”。在东兰,黑山猪早已融入当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逢年过节,餐桌上总少不了黑山猪肉,那浓郁醇厚的味道,承载着家的温暖与团圆的喜悦;看望老人时,送上一块黑山猪肉,是晚辈对长辈深深的敬爱与关怀;接待宾客时,黑山猪肉更是必不可少的佳肴,用以表达主人的热情好客。
有神的宝蓝色眼珠
东兰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东兰黑山猪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有大小河溪流 250 条,水质清洁无污染,滋养着这片土地。广袤的山林与坡地,成为黑山猪天然的牧场。它们在山林间自由奔跑、嬉戏,以玉米、米糠、红薯、红薯藤等为食,饮用清澈的山泉水。这种天然的放养方式,让黑山猪得以充分锻炼,肉质更加紧实,营养更加丰富。与普通圈养猪相比,东兰黑山猪肌纤维更多,肉质肥而不腻,清香甘甜,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东兰县独特的地理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兰黑山猪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近年来,东兰县大力推进农业“十大百万”等特色产业,积极创建、扩展黑山猪养殖示范基地,采用“公司+村集体+养殖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市场销售渠道,村集体组织协调,养殖户负责养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推动黑山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东兰黑山猪不仅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还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东兰黑山猪这一特色产业,2017年,“东兰黑山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无疑是对其品质和价值的高度认可。东兰县还积极举办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东兰黑山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24年“桂字号”农产品河池市东兰县产销对接活动中,东兰黑山猪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现场达成多项产销合作签约项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从明朝的古老传承,到现代的产业发展,东兰黑山猪始终坚守着那份天然与纯正。它不仅是东兰县的一张特色名片,更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与希望。未来,东兰黑山猪将带着这份独特的魅力,走向更多人的餐桌,续写属于自己的美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