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香,长寿的黑色瑰宝——东兰墨米品牌故事
一、源起:深山藏珍的"药米"传奇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貌的褶皱深处,东兰县这片被红水河滋养的土地上,流传着关于"墨色稻米"的古老传说。四百多年前,当地壮族先民在高寒山区的云雾中发现野生墨谷,经过世代选育,终于驯化出谷壳乌黑、米心雪亮的珍稀稻种——东兰墨米。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滋阴补肾,健脾暖肝"之效,自此"药米"美名远播,成为土司进献朝廷的贡品。
醉美东兰墨米酒
二、传承:时光淬炼的酿造密码
宋代古法的现代新生。东兰墨米酒的故事始于宋代壮家竹筒酒,工匠们发现用墨米酿制的酒液呈琥珀色,酒香中暗藏淡淡药香。明清时期,土司府特设"墨坊"精研酿酒工艺,以山泉浸润墨米,采用"三蒸三酿"古法,成就了贡酒"东兰红"的传奇。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时,韦国清将军特选家乡墨米酒作为庆典贵宾酒,开启现代品牌化之路。
地理基因的完美呈现。在年均气温21.1℃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喀斯特地貌梯田的微酸性土壤(pH4.9-7.8)富含27.3-78.7%有机质.东兰县水资源丰富,而且均为源头类水源,水质好。发源于东兰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巴英河、板龙河,坡拉河,九曲河,板老河、坡豪河、三甲河,总长为162.4公里,年径总流量95985.43万立方米。这些河流全都汇入红水河,孕育出原花青素含量850-1100mg/100g的顶级墨米。每粒墨米含18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含量较普通稻米高32%,形成独特的营养密码。
三、蝶变:从贡品到国家地理标志
荣耀之路:1985年斩获广西轻工优秀产品奖 - 2000年获评广西优质产品 - 2006年摘得"消费者最信赖品牌"称号 - 2015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2019年核心示范区扩展至18700亩,年产墨米3000吨。
工艺革新:在保留"陶坛地窖陈酿"传统工艺基础上,引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控温发酵将出酒率提升至42%,同时完整保留原花青素活性成分。独创的"墨米三蒸法"使酒体褐红透亮,氨基酸转化率高达91%。
四、新生
长寿密码的现代诠释 在"中国长寿之乡"东兰,百岁老人占比达13.8/10万。研究发现,长期食用墨米制品的人群,其血清S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较对照组高37%,这正是延缓衰老的关键。如今开发的墨米速食粉、墨米酵素等20余种衍生产品,让千年药香飘向世界]。
五、品牌核心
每一粒墨米都是大自然的时光胶囊,每一滴墨米酒都封存着壮乡的养生智慧。东兰墨米,用四百年的坚守诠释"医食同源"的真谛,让世界品味中国长寿之乡的生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