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11月7日,中国—东盟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军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同时系统总结了广西近年来推进种业振兴的成果,并对未来种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广西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扎实有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了迄今为止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基本摸清区内种质资源家底。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广西作物、渔业种质资源库建成运行,稻种、甘蔗、罗汉果等种质资源保存量居全国前列。二是品种培育创新成效明显。强化种业科技项目支撑,统筹推进国家、自治区级育种联合攻关,选育了一批生产急需品种。全国优质稻食味品鉴评比中广西共有15个(次)品种获金奖,位居全国前列,“桂”字号甘蔗品种全国种植面积占比超过60%,“钦果9号”占全国黄金百香果80%以上,新增通过国审的畜禽、水产新品种8个,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三是种业企业实力持续增强。2024年兆和种业公司杂交水稻种子销售额全国第4,绿海种业公司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野香优莉丝”2024年推广种植面积316万亩、全国第2,扬翔公司创建了国际领先的生猪全域数字育种体系,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初步形成。四是种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新增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扩繁基地4个,黄羽肉鸡孵化出苗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淡水鱼苗产量全国第二,供种保障基础更加牢固。五是种业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广西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修订实施,连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全区涉种案件总量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当前种业振兴正处在由“五年见成效”转向“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节点,也是总结“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期,广西将把种业工作置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中把握,在种质资源鉴定改良、突破性品种选育推广、种业企业扶优培强、建设现代化种业基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将更多“好品种”转化为“好种子”,为夯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种业根基,实现种业振兴作出种业人应有的贡献。

会议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