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赴永福县调研罗汉果农业社会化服务
8月14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才道率调研组赴桂林市永福县,专题考察罗汉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图为调研组考察永福罗汉果种植基地
永福罗汉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东方神果”之称。自1995年获“中国罗汉果之乡”称号以来,已累计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2024年更入选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作为全球最大罗汉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永福县2024年种植面积达13.15万亩,产果量超15亿个,带动周边县(市、区)种植超30万亩;全县166家加工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力,配套6万余立方米冷库、500余台(套)自动化设备,开发甜苷、饮料等120余种产品,远销美、欧、日等20余国,年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调研组深入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考察社会化服务模式。近年来,永福县创新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合体,通过订单合同明确各方权责: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市场拓展,合作社提供标准化生产服务,基地示范规模化种植,农户按标生产。这一模式实现“农民保价卖产品、企业稳定收原料”,紧密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调研中,张才道对永福模式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永福通过“链主企业引领、合作社纽带连接、农户深度参与”的机制创新,构建了覆盖全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既保障农民收益,又提升产业效益,为湖南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永福样本”。他强调,两地应加强交流,共同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桂林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罗汉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品牌与国际市场拓展,让“东方神果”香飘更远,为全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贡献“桂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