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宛田瑶乡:书画茶同盏香
近日,国家文化学者李堯治先生探访桂林市临桂区宛田瑶族乡的东宅江村、王能村等传统古村落,品鉴国家级红茶,以文赋能,激活茶旅融合新动能。
李堯治先生在宛田瑶族乡东宅江村古瑶寨
李堯治先生寻访瑶乡的首站,是2017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的东宅江村。行走在这座深藏于桂北山水的古瑶寨, 50余座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古朴的木墙黛瓦在云岚间时隐时现,先生轻抚窗棂上瑶绣图腾,他说:“古村落就是民族的根脉啊!这些木石梁柱、回纹雕刻,都是人文历史的回响”。
沿着山路蜿蜒至大王山麓的王能村。这片瑶山秘境不仅生长着“植物活化石”银杉,更孕育了国家良种红茶——桂红3号和桂红4号。大王山茶与银杉同呼吸、共生长,承冰川之气韵,茶多酚含量高达24%,品质卓绝。王能村青山环抱,溪流潺潺,地处国家黄金茶带(北纬25°-35°)核心区,堪称红茶的理想生长之处。茶“汤亮如珀、香馥似蜜、甘醇浓烈,如含山魂”,即兴挥毫题名“大王山茶”。2023年,临桂区宛田瑶族乡中江碎红茶制作技艺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可追溯至清代,凝聚着瑶族同胞的匠心传承。
李堯治先生给中江红茶的题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宛田瑶族乡以茶为媒、以文助旅,将古村落保护、非遗传承与茶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实践,让千年瑶寨焕发生机。如今,“大王山茶”正从古瑶寨的吊脚木楼出发,向世界递上一张醉美名片,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乡村振兴写下芬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