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金米粒” 如何串成“金色产业链”
盛夏,桂北的田野间,种植户指尖翻飞,从金槐树上采下“米粒”,空气中弥漫着独特清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金槐米将经历一场神奇的“点金术”。从田间地头跃入现代化工厂车间,变身槐花酥、金槐面等深加工产品,甚至成为药企的“宠儿”。金槐让桂林众多山坡披上“金装”,撬动了一条年产值十多亿元的富民产业链。近日,记者来到金槐树下,深入工厂车间,去看看“金米粒”如何串成“金色产业链”。
山野遍植“黄金树” 种植面积不断扩张
眼下,正是金槐米采收的季节,桂林各地的金槐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对成熟的金槐米进行采摘、脱粒、蒸制、晾晒,收纳后准备供应市场。
“今年天气好,金槐米产量高,大家干劲足着呢。”在全州县两河镇冬秀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蒋冬秀一边组织工人将刚刚采摘的新鲜槐米装筐,一边向记者介绍。她身后的山坡上,成片的金槐林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金黄色的花蕾如同繁星点点。
作为全国金槐核心产区,全州的金槐产业经历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蜕变。2013年,全县金槐种植面积10.6万亩,年产槐米3700多吨。2025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县金槐种植面积已突破30万亩,年产量预计跃升至2.2万吨,年综合产值预计达11亿元,覆盖18个乡镇175个村委,惠及6万余户农民。
这股“金槐热”并非全州独有,桂林其他地区也种了不少金槐。平乐县张家镇香花村曾因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如今,4000多亩金槐在山地上顽强生长,金灿灿的花蕾成为村民眼中的“致富金米”。“以前种过柿子和李子,管护成本不低,收成不稳定。现在改种金槐,收入翻番,石头山也披上了绿装。”种植户胡群斌的话语中充满自豪。据了解,平乐县张家镇正积极引导石漠化地区发展金槐种植,既治理了生态,又鼓了农民腰包。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金槐种植同样方兴未艾。“我们看中了金槐的市场前景和耐旱性,县里也给了技术支持。虽然起步晚、规模还不大,但势头很好。”栗木镇五福村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村里的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
记者走访了解到,阳朔、灵川等县也纷纷加入金槐种植行列,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精深加工“点金术” 产品不断创新
种植面积迅猛扩张,背后的驱动力是金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价值链的显著提升。过去,桂林的金槐大多停留在销售槐米原料上。近年来,通过对金槐米进行深加工、精加工,金槐米产品附加值增加,金槐米正经历一场华丽的“价值跃升”。眼下,金槐米采收进入高峰季,深加工企业也开足马力加快生产,产品迎来热销期,订单不断。
走进位于全州县的广西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间,金槐米产品令人目不暇接,金槐茶、金槐面、金槐粽、槐花酥、槐花糕、金槐馅饼……琳琅满目的产品覆盖食品、饮品等多个领域。该公司负责人蒋爱明拿起一包金槐茶介绍说:“我们依托本地饮用习惯,首推金槐茶。2023年,我们的‘原心达金槐茶’成为东盟食品糖酒博览会指定用茶,品质获国际认可。”依托全州金槐世界领先的芦丁含量(高达373mg/g,远超药典标准)及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原心达的产品线不断丰富,从金槐茶扩展到金槐粽、金槐面、金槐粉等。
“我们还将金槐米融入月饼、糕点等传统食品,开发了20多款新品,市场反响不错。”蒋爱明特别提到他们创新开发的金槐药膳系列,“金槐人参药膳蒸鸡”在广西林下药膳大赛中斩获佳绩,为金槐的食药同源价值提供了权威背书。目前,该公司首家健康产品实体店已在桂林市区成功运营。
另一家龙头企业、位于全州县的广西禅方药业有限公司,则展现了金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点金”潜力。该公司应用专利技术,从槐米中深加工提取粗制芦丁、精制芦丁,并进一步开发出曲克芦丁片、槲皮素、异槲皮苷等高附加值产品。该公司每年可消耗槐米原料4000吨,年产芦丁1000吨,年产值高达1.5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正在打造“金槐提炼芦丁→母液提炼槲皮素→槲皮素母液提炼鼠李糖”的完整闭合产业链,将每吨金槐米的价值提升至惊人的22万元左右。
“以前我们种金槐,主要就是晒干了卖原料,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现在不一样了,县里深加工企业多了,产品花样翻新,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品质要求更高,收购价格也更稳定。”全州县白宝乡的金槐种植户蒋文田告诉记者,深加工带来的稳定销路和可观收益,给了蒋文田和其他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和动力。据统计,全州县金槐深加工产品已从过去单一的槐米茶,拓展至6大类20余款,共同驱动整个产业链年产值在2024年突破12亿元大关。正是精深加工的“点金术”,将小小的金槐米点化成“金”,强力拉动着上游种植端的持续扩张。
瞄准金槐“新蓝图” 打造富民产业集群
面对种植规模持续扩大、深加工体系初具规模的现状,如何让金槐产业行稳致远,释放更大的富民能量?
市林业和园林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州县是金槐的核心产区,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政策扶持,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金槐种植基地。近些年,除了全州主产区,桂林其他地区也大力发展金槐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正在形成产业辐射效应。
如今,核心产区全州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完整的产业链构建和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
全州县金槐办主任蒋忠林告诉记者,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全州享有“中国金槐之乡”美誉,产业基础良好。下一步,县里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前端优种提质,加强优质种苗繁育和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确保30万亩金槐的原料品质持续领先。二是中端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如功能性食品、高端化妆品原料、生物医药中间体等),提升加工工艺,同时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入驻。三是后端品牌营销,强化“全州金槐”“中国金槐之乡”地域品牌建设,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金槐产品不仅卖得出,更要卖得好、卖得响。
记者了解到,金槐未来的发展路径远不止于此。全州县及周边产区正积极探索金槐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如全州县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入挖掘金槐活性成分在医药、保健品、日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抢占价值链高端。平乐张家镇正谋划打造“槐米观光园”,推出采摘体验、药膳餐饮、康养民宿等项目,让游客走进村子,感受田园乐趣。目前,张家镇已与多家旅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全州县及周边产区通过政策精准引导、科技强力赋能、品牌价值塑造和三产深度融合,将金槐产业打造成集绿色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品牌营销、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富民产业集群。金槐产业的“金浪”,正从桂北的山野出发,奔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