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赋能:桥亭乡振兴路上的和美诗篇
近年来,桥亭乡积极探索“文明+”模式,将文明理念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文明赋能生态建设、乡风培育、治理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着力点,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明乡村样板。
“文明+生态”,绘就宜居底色
桥亭乡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文明创建的“先手棋”,以“三清三拆”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与群众共同清理河道沟渠、房前屋后陈年垃圾,惠及农户350户。昔日杂乱堆放的柴堆、违建,如今蝶变为整洁雅致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垃圾治理体系也在不断升级,健全“一站式”清运模式,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8%,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清洁环境。村民纷纷点赞:“过去垃圾到处丢,现在房前屋后比城里还干净漂亮,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文明+乡风”,培育淳朴风尚
桥亭乡以“一约四会”为载体,厚植乡风文明根基。各村道德评议会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自模式推行以来,已累计评选出先进典型8人,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崇德向善。上堡村好媳妇张芳玲多年悉心照料公婆与孩子的事迹经广泛宣传,成为群众身边的鲜活教材。红白理事会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铺张浪费陋习,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得到遏制,近一年简办率达92%,每场节省费用约4.5万元,推动人情负担“瘦身”。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移风易俗等活动120场次,让孝老爱亲、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乡村处处呈现和谐融洽的新气象。
“文明+治理”,激发内生动力
桥亭乡推行“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治理模式,以党员为骨干,广泛吸纳乡贤、热心村民加入网格员和志愿者队伍,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网格员化身政策“传声筒”、矛盾“调解员”、民情“收集员”,对群众需求快速响应,小到帮忙代购生活用品,大到协助解决住房、就业难题,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0余件,真正做到,切实做到“民呼我为”。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又提升村民法治意识与科学素养,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治理新格局。
“文明+产业”,助力增收致富
桥亭乡秉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理念,将文明基因注入特色产业发展。立足“月柿之乡”核心产区优势,深度挖掘山林资源潜力,重点发展以骨碎补为主的中草药林下经济。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模式创新,推动林下经济从零散化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同时,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由企业提供市场渠道和技术标准,合作社统筹资源、组织生产,农户参与种植与管护,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截至目前,全乡种植骨碎补面积超1000亩,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从柴垛变花园到陋习转新风,从网格员跑腿到产业结金果,桥亭乡的“文明+”模式,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让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温暖。未来,随着文明实践的持续深化,这片土地必将绽放出更绚丽的振兴之花。
技术人员现场为村民详细讲解中草药骨碎补的生长习性、种植要点及管护技巧
健全“一站式”清运模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桥亭乡正山村举行中草药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桥亭乡中草药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网格员化身民情“收集员”,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政策宣讲零距离 惠民服务暖人心”进村屯活动向群众宣传养老服务政策、移风易俗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