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措施
一、病虫害发生情况
目前,我县夏、秋豇豆大部分处于伸蔓期至花期,小部分为苗期或结荚期。近日在平乐镇龙窝、中华和二塘镇茶林、乐塘等蔬菜种植基地调查,豇豆各种病虫已开始发生为害,田间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蓟马、美洲斑潜蝇、豇豆荚螟、白粉虱、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其中蓟马发生较严重,有虫花率达90%以上,虫量一般5~30头/花,高的达50头/花以上;美洲斑潜蝇、豇豆荚螟、白粉虱等害虫普遍轻发生;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病害零星轻发生。
豇豆进入豆荚伸长期后,行间植株日益茂密,植株基部叶片逐渐衰老,田间病虫原积累逐渐增多;我县秋季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极其有利于蓟马、白粉虱等病虫害发生。预计豇豆病虫将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蓟马、豇豆荚螟、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蚜虫、红蜘蛛、枯萎病、疫病、锈病、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等,豇豆种植户务必要加强田间管理,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豇豆丰产及安全上市,杜绝农药残留超标。
二、防控措施
对豇豆病虫害防控,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适时科学安全用药的综合防控措施。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病害预防为主,虫害达标施药,选择使用安全有效的低毒低风险药剂。
(一)豇豆与非豆科作物(如玉米、水稻等)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二)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做好雨天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田间相对湿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病虫侵害能力。及时清理豇豆植株基部的老黄叶和病虫残体并集中销毁处理,减少田间病虫源基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发生为害程度。
(三)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黄板、粘虫蓝板等绿色防控技术灭杀豇豆荚螟、白粉虱、蚜虫、蓟马等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
(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禁在豇豆(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及明令禁限用农药及其复配剂,主要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硫环磷、内吸磷、苯线磷、灭线磷(益舒宝)、氯唑磷(米乐尔)、克百威(呋喃丹)、丁硫克百威、涕灭威(神农丹)、乐果、氧乐果、水胺硫磷、灭多威(万灵)、异丙磷(丰丙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溴甲烷等。
(五)选择安全有效的低毒低风险药剂:防治蓟马可选用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苦参碱、多杀霉素、啶虫脒、噻虫嗪、吡丙醚、呋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防治豇豆荚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灭蝇胺等药剂,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选用苦参碱、双丙环虫酯、溴氰虫酰胺、噻虫嗪、联苯菊酯、啶虫脒、吡蚜酮、螺虫乙酯、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防治枯萎病可选用咯菌腈、甲基硫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等药剂,防治炭疽病可选用腈菌唑、咪鲜胺、氟菌·肟菌酯、噻呋·吡唑酯、吡萘·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苯甲·吡唑酯等药剂;防治白粉病可选用腈菌唑、戊唑醇、烯唑醇、氟菌唑、蛇床子素、吡萘·嘧菌酯、氟菌·肟菌酯、苯甲·吡唑酯等药剂,防治锈病可选用腈菌唑、烯唑醇、代森锰锌、吡萘·嘧菌酯、萎锈灵、三唑酮、苯甲·吡唑酯等药剂,防治叶斑病可选用异菌脲、碱式硫酸铜、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氢氧化铜、咪鲜胺等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中生菌素、乙蒜素、春雷霉素、多粘类芽孢杆菌等药剂。
(六)注意事项:要求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对象相近、作用机理相同的多种不同药剂一次只选择其中一种;豇豆采摘期要求使用安全间隔期不超过3天的药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杜绝豇豆农药残留超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大力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高效低风险环保型生物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