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章权:从高管到“羊倌” 书写联农带农致富经

▲欧章权在查看小羊生长情况。 钟玲丽 摄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钟玲丽 诸葛祝
进入夏季,天亮得早。在晨光中,阳朔县天龙黑山羊养殖场创建人欧章权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在羊圈里,他熟练地拿起工具,为羊群精心准备饲料,动作轻柔而专注。为了照顾一些小羊的需要,他还跳进羊圈,拉着母羊给小羊喂奶。这些羊不仅是养殖场的希望,更是他心中乡村振兴的梦想。
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近1300万,欧章权只是其中一员。从年入20万的高管,返乡回村当“羊倌”,欧章权的经历也反映了桂林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吸引了各类人才到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欧章权以坚定的信念和创新的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致富之路,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高管到“羊倌”
“卖掉房子创业时,身边人都说我疯了。”回忆起2013年的决定,欧章权感慨万千。彼时,32岁的他已是年薪20余万元的广东一酒店高管,但家乡阳朔县的一场柑橘黄龙病灾难,让他深刻意识到单一产业的风险,开始调研新的发展方向。经过数月考察,他瞄准了川中黑山羊养殖——其肉质鲜嫩、无膻味、繁殖率高,且适应阳朔气候。
2013年7月,他毅然辞去高管职位,卖掉房产,投资200万元建起阳朔首家规模化黑山羊养殖场。
当时,广西圈养羊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欧章权作为首批探索者,面临着技术匮乏、资金紧张及市场认知度低等重重困难。但凭借着对养殖专业的理解与对故土乡村的深情,他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初期引进300头种羊,却因技术不足遭遇“滑铁卢”:过量投喂精料导致山羊积食死亡,损失较重。“那段时间,我每天微信步数超3万,不是在羊圈就是在去请兽医的路上。”欧章权苦笑道。
创业前三年,欧章权几乎踩遍所有“坑”。他前后聘请6名兽医,但效果有限。最终他决定自学养殖技术,跑遍广西各大养殖场取经,并在广西区农业厅推荐下前往华中农业大学进修畜牧专业课程。在他的努力下,不断攻关克难,终于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养殖能手”的华丽转身。
“我自己设计的双层羊舍,上层养殖、下层发酵粪便,既改善卫生又生成有机肥。”欧章权说,他还按羊只生长阶段定制饲料配方,幼崽期强化蛋白质补充,育肥期增加粗纤维,羊的出栏周期缩短了20%;利用甘蔗尾、玉米秆等加工青贮饲料,冬季缺草难题迎刃而解,还减少秸秆焚烧污染。“我自种了100亩牧草,年产量达2200吨。”欧章权说。此外,他还研发一种生态山羊养殖用粪便自动收集与发酵一体化装置,已申请国家专利。如今,他的养殖场努比亚、缅系努比亚、川中黑山羊等品种存栏量达3000头,年出栏1800头,年产值超400万元,成为广西五星级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
面对进口饲料与牛羊肉的冲击,以及扶贫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波动,羊价下跌,欧章权没有退缩。他积极联合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建立“核心群遗传改良站”,借助电子耳标监测生长数据,精准筛选出“高繁—抗病—速生”复合型种羊,将存活率提升至92%,为养殖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欧章权与南宁市马山县布局合作加工厂,试水罐头烤肉等预制菜制作,初步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格局,为产品多元化与销售渠道拓展铺就基石。
带领乡亲们“发羊财”
“2018年我的种羊场被列入广西供种名录,向养殖户出售享受政府补贴的种羊。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们采取现场补贴的方式,养殖户在购买种羊时,公羊每只减免1000元,母羊每只减免500元。”欧章权说,目前种羊场累计发放现场补贴40余万元,连续5年被评为“广西良种山羊补贴重点单位”。
为了推广养殖门槛低、经济效益高的黑山羊,欧章权还联合50多家养殖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为社员提供一系列贴心服务,对接畜牧管理部门采购疫苗、消毒水,以成本价提供饲料,并帮忙代销山羊。在他的带动下,养殖户年均增收达4.5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8年,欧章权联合50户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提供“一条龙”帮扶。他与众多放养户携手,以保底价统一收购放养户的羊,为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同时,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养殖技术,助力提升养殖效益。
在他的推动下,养殖场周边形成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养殖专业户超50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高田镇高田村的李成军加入合作社后养殖200头黑山羊。“欧社长手把手教技术,还帮卖羊,让我们不用愁销路!”李成军说。
“技术+政策”双轮驱动
欧章权的创业之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阳朔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阳朔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技术下沉+政策扶持”双轮驱动,为养殖场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在资金补贴上,养殖场自创建起,凭借多个牛羊产业支持项目引入优良种羊,改造升级栏舍,获得百余万奖补资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欧章权说,还有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构建起坚固的疫病预警防线。
在政府帮助下,2022年欧章权成功创建自治区四星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并获30万元奖补资金,全方位保障了羊群健康。欧章权也多次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及各类牛羊技术培训,将所学化为所用,反哺养殖场发展。“政策和技术就像一双翅膀,让养殖场飞得更高更稳。”欧章权说。
在他办公室里,各种荣誉证书挂满一面墙,个人荣誉证书堆叠成摞。但他坦然,这些成绩都属于过去。“接下来,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持续改良品种,提升养殖效益。同时,加速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望着养殖场前方的青饲料仓库,欧章权说。
欧章权深知,个人的成功与乡村的发展紧密相连。他表示,将继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进入夏季,天亮得早。在晨光中,阳朔县天龙黑山羊养殖场创建人欧章权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在羊圈里,他熟练地拿起工具,为羊群精心准备饲料,动作轻柔而专注。为了照顾一些小羊的需要,他还跳进羊圈,拉着母羊给小羊喂奶。这些羊不仅是养殖场的希望,更是他心中乡村振兴的梦想。
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近1300万,欧章权只是其中一员。从年入20万的高管,返乡回村当“羊倌”,欧章权的经历也反映了桂林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吸引了各类人才到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欧章权以坚定的信念和创新的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致富之路,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高管到“羊倌”
“卖掉房子创业时,身边人都说我疯了。”回忆起2013年的决定,欧章权感慨万千。彼时,32岁的他已是年薪20余万元的广东一酒店高管,但家乡阳朔县的一场柑橘黄龙病灾难,让他深刻意识到单一产业的风险,开始调研新的发展方向。经过数月考察,他瞄准了川中黑山羊养殖——其肉质鲜嫩、无膻味、繁殖率高,且适应阳朔气候。
2013年7月,他毅然辞去高管职位,卖掉房产,投资200万元建起阳朔首家规模化黑山羊养殖场。
当时,广西圈养羊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欧章权作为首批探索者,面临着技术匮乏、资金紧张及市场认知度低等重重困难。但凭借着对养殖专业的理解与对故土乡村的深情,他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初期引进300头种羊,却因技术不足遭遇“滑铁卢”:过量投喂精料导致山羊积食死亡,损失较重。“那段时间,我每天微信步数超3万,不是在羊圈就是在去请兽医的路上。”欧章权苦笑道。
创业前三年,欧章权几乎踩遍所有“坑”。他前后聘请6名兽医,但效果有限。最终他决定自学养殖技术,跑遍广西各大养殖场取经,并在广西区农业厅推荐下前往华中农业大学进修畜牧专业课程。在他的努力下,不断攻关克难,终于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养殖能手”的华丽转身。
“我自己设计的双层羊舍,上层养殖、下层发酵粪便,既改善卫生又生成有机肥。”欧章权说,他还按羊只生长阶段定制饲料配方,幼崽期强化蛋白质补充,育肥期增加粗纤维,羊的出栏周期缩短了20%;利用甘蔗尾、玉米秆等加工青贮饲料,冬季缺草难题迎刃而解,还减少秸秆焚烧污染。“我自种了100亩牧草,年产量达2200吨。”欧章权说。此外,他还研发一种生态山羊养殖用粪便自动收集与发酵一体化装置,已申请国家专利。如今,他的养殖场努比亚、缅系努比亚、川中黑山羊等品种存栏量达3000头,年出栏1800头,年产值超400万元,成为广西五星级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
面对进口饲料与牛羊肉的冲击,以及扶贫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波动,羊价下跌,欧章权没有退缩。他积极联合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建立“核心群遗传改良站”,借助电子耳标监测生长数据,精准筛选出“高繁—抗病—速生”复合型种羊,将存活率提升至92%,为养殖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欧章权与南宁市马山县布局合作加工厂,试水罐头烤肉等预制菜制作,初步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格局,为产品多元化与销售渠道拓展铺就基石。
带领乡亲们“发羊财”
“2018年我的种羊场被列入广西供种名录,向养殖户出售享受政府补贴的种羊。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们采取现场补贴的方式,养殖户在购买种羊时,公羊每只减免1000元,母羊每只减免500元。”欧章权说,目前种羊场累计发放现场补贴40余万元,连续5年被评为“广西良种山羊补贴重点单位”。
为了推广养殖门槛低、经济效益高的黑山羊,欧章权还联合50多家养殖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为社员提供一系列贴心服务,对接畜牧管理部门采购疫苗、消毒水,以成本价提供饲料,并帮忙代销山羊。在他的带动下,养殖户年均增收达4.5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8年,欧章权联合50户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提供“一条龙”帮扶。他与众多放养户携手,以保底价统一收购放养户的羊,为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同时,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养殖技术,助力提升养殖效益。
在他的推动下,养殖场周边形成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养殖专业户超50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高田镇高田村的李成军加入合作社后养殖200头黑山羊。“欧社长手把手教技术,还帮卖羊,让我们不用愁销路!”李成军说。
“技术+政策”双轮驱动
欧章权的创业之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阳朔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阳朔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技术下沉+政策扶持”双轮驱动,为养殖场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在资金补贴上,养殖场自创建起,凭借多个牛羊产业支持项目引入优良种羊,改造升级栏舍,获得百余万奖补资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欧章权说,还有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构建起坚固的疫病预警防线。
在政府帮助下,2022年欧章权成功创建自治区四星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并获30万元奖补资金,全方位保障了羊群健康。欧章权也多次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及各类牛羊技术培训,将所学化为所用,反哺养殖场发展。“政策和技术就像一双翅膀,让养殖场飞得更高更稳。”欧章权说。
在他办公室里,各种荣誉证书挂满一面墙,个人荣誉证书堆叠成摞。但他坦然,这些成绩都属于过去。“接下来,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持续改良品种,提升养殖效益。同时,加速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望着养殖场前方的青饲料仓库,欧章权说。
欧章权深知,个人的成功与乡村的发展紧密相连。他表示,将继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