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从“弯腰挥锄”到“指尖耕作”,从“面朝黄土”到“AI+5G”,智慧农业这项农业发展新的变革,正在全州县“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全力赋能乡村振兴。
当前,正值早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5月21日,在龙水镇百福村顺达智慧农业中心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一台无人机正在空中施肥,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50亩稻田的施肥任务。据中心负责人蒋顺连介绍,这样一台高效能的植保无人机,一天能完成300亩作业任务。目前,全州顺达智慧农业仅这样高效能植保无人机的数量就有10台。从“一粒种子”开始,智慧农业这项新质生产力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春耕备耕育秧时节,顺达智慧农业育秧中心的智能立体育苗机日均播种500盘,可培育秧苗25万株,覆盖面积500亩。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种苗成活率从传统育秧的80%提升至95%以上。与传统人工育秧相比,成本降低30%以上,插秧时间提前10天,秧苗整齐度提升40%。除无人植保机、智能育苗外,全州县顺达智慧农业联动600多户农户,配备插秧机20台、旋耕机15台、收割机12台,提供从育秧、插秧到飞防、收割、烘干的全托管服务。目前,已为周边1.2万亩稻田提供机械化服务,覆盖龙水镇60%的水稻小农户。“千亩良田一家种”。顺达智慧农业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采取“品种+提单产配套技术+无人机喷防+机械收获”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水稻产量实现了大幅提升。预计今年带动农户每亩将增收200元以上,有效地发挥了联农带农、强农富农作用。
全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桂林市率先应用智慧农业平台,在龙水镇万亩稻鱼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全州县禾美稻香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产业基地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建成广西区内领先的稻米产业科技实验对比区3个。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产业园5G基站覆盖面达到2万亩,数字化产业发展基地已建设1.9万亩,推广应用水稻种植“智慧云”平台技术10万亩。提升装备机械化程度。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水稻机械化作业面积20万亩,产业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