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成: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百草园”

▲梁光成与助手在录制视频。 记者刘菁 摄
□本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胡艺
春去夏至,万物生机勃发。在临桂区两江镇两江村,中药材种植大户梁光成开启连轴转模式:刚结束三叉苦木的种植,百合、广郁金等药材又排上日程;育好的黄栀子苗从种植基地启程运往大江南北。结束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与视频录制,换下沾泥的鞋,梁光成又一头扎进办公室,接待一批又一批从全国各地前来咨询的药农。
从2003年到现在,梁光成从事中草药种植已有20余年,从起初与朋友在两江村苦心经营30亩地,到如今成立家庭农场与科技公司,管理药材种植土地面积超万亩。回顾这些年的发展经历,梁光成表示,从事中药材产业,贵在时机,重在坚持。
多年默默耕耘
两江镇地势平缓,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最高点不超过700米。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天气温暖,日照与降水丰富,十分适宜农业发展。早在2000年初,两江镇便有不少种植户在进行牛大力、五指毛桃、罗汉果等中药材种植,但未形成规模,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
2003年,梁光成与朋友吴陆生、梁向东商议3人合作,拿出30亩土地进行纯中药材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那时两江镇农民主要以种水稻为主,收益并不高。我想种药材能带来更多收入,只要找准药材种植品种,那么30亩中药材的产值一定会比30亩稻谷的产值高。”梁光成说,初期他们主要种植牛大力、千斤拔、百部等被广泛应用的南药药材,兼收野生草药,收获的药材直接以原料形式出售给药材商。
“后来,我们调整种植方向,聚焦五指毛桃、罗汉果这类药食同源且受广东等沿海省份市场青睐的中药材。市场需求的稳定性有力支撑了种植基地收益和规模的稳步增长。”不过梁光成也坦言,正因市场与收益稳定,过往在中药材产业深耕上,仅停留在基础的‘种植—出售’环节,未拓展延伸产业链。
直至疫情暴发,这一局面才迎来突破契机。
疫情下中药材产业迎来新机遇
“受疫情影响,一些用于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和治疗相关症状的中药材,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类药材,以及人参、黄芪等增强免疫力的滋补类药材,需求量都大幅增加。”梁光成以金银花为例介绍说,“2020年,金银花价格就从180元/公斤,一路飙升至280—320元/公斤,涨幅惊人。”
在两江镇,五指毛桃、罗汉果等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在疫情期间同样水涨船高,而上宅村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发展最为亮眼。梁光成表示:“要在两江镇做好中药材种植,都得去那里取取经。”
立足于本土优势,梁光成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到这一潜力产业中,力求提高产量与质量;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建起药材原料加工体系。
在产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最令梁光成有成就感的当数开设个人自媒体账号,进行直播销售。“做了自媒体,中药材的销售量成倍往上涨,同时也能极快联系上全国各地的种植户和经销商。”直播为梁光成的事业带来极大助力,“我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开设五六个自媒体账号,拍完素材,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剪视频发平台。”
尝到网络直播带货甜头的梁光成同样鼓励公司员工与合作种植户开设账号,尝试拍摄短视频与直播。在员工起号阶段,梁光成会拉着员工在自己账号里露脸,帮员工混脸熟,分流量。再从账号定调、语言风格到拍摄剪辑,手把手指导员工如何拍摄合格的短视频。
利用线上平台带来的广阔市场与海量资源的同时,梁光成与合作伙伴也在积极构建公司的服务优势、完善产业布局。正如他自己在账号视频里反复强调:“人工种植药材怎样才能做到让农户种得安心?要注意三点,一是推荐好的品种,二是要提供全程技术跟进服务,三是合作种植户种出来的药材一定要回收。对于我们的合作种植户,只要他们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不管他在外市外省哪里种植,我们都上门包回收。”
靠着日渐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创新的线上推广模式,如今公司常年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25种,管理土地面积13000多亩。仅两江镇育苗基地种苗组培实验室,每年培育种苗可达1000万株。药材加工也逐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型。
梁光成表示,他虽捕捉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风口,但要实现事业的行稳致远,仍需持续深耕与突破。
多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升级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建设起集药材种植、观赏、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百草园’。”梁光成说。在他的设想中,“百草园”不仅是中草药的种植基地,更是中医知识传播与健康养生的乐园。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药草之间,了解中药材的生长习性与药用价值,孩子们可以在实践课堂上亲手种植中药材,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
同时,梁光成计划在“百草园”内打造康养中心,结合中药材食疗与药疗功效,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服务,如推出五指毛桃养生汤、罗汉果润肺茶等特色药膳。
“传统中草药企业主要集中在药材的种植和销售环节。而建设‘百草园’,就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观赏、研学和康养的加入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这种多元化的业务组合能够有效分散风险,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营。”梁光成解释。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梁光成已经开始行动。在临近两江机场的地方,他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集药材种植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游乐园“空港花田”。
“花田里,既有花卉格桑花、奇楠沉香、药食两用的广金玫瑰等,还有药材连翘、凤仙花、大叶麦冬等,共同构成花田的植物景观。”梁光成说。“五一”假期,“空港花田”应时推出“花田漫游季”和“露营音乐节”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据统计,“空港花田”在“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这种打造复合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初步实践获得了不错成绩。
梁光成相信,随着“百草园”的建成,不仅能够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还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两江镇的乡村旅游和中药材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从单纯的药材种植向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惠及更多的人。
春去夏至,万物生机勃发。在临桂区两江镇两江村,中药材种植大户梁光成开启连轴转模式:刚结束三叉苦木的种植,百合、广郁金等药材又排上日程;育好的黄栀子苗从种植基地启程运往大江南北。结束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与视频录制,换下沾泥的鞋,梁光成又一头扎进办公室,接待一批又一批从全国各地前来咨询的药农。
从2003年到现在,梁光成从事中草药种植已有20余年,从起初与朋友在两江村苦心经营30亩地,到如今成立家庭农场与科技公司,管理药材种植土地面积超万亩。回顾这些年的发展经历,梁光成表示,从事中药材产业,贵在时机,重在坚持。
多年默默耕耘
两江镇地势平缓,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最高点不超过700米。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天气温暖,日照与降水丰富,十分适宜农业发展。早在2000年初,两江镇便有不少种植户在进行牛大力、五指毛桃、罗汉果等中药材种植,但未形成规模,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
2003年,梁光成与朋友吴陆生、梁向东商议3人合作,拿出30亩土地进行纯中药材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那时两江镇农民主要以种水稻为主,收益并不高。我想种药材能带来更多收入,只要找准药材种植品种,那么30亩中药材的产值一定会比30亩稻谷的产值高。”梁光成说,初期他们主要种植牛大力、千斤拔、百部等被广泛应用的南药药材,兼收野生草药,收获的药材直接以原料形式出售给药材商。
“后来,我们调整种植方向,聚焦五指毛桃、罗汉果这类药食同源且受广东等沿海省份市场青睐的中药材。市场需求的稳定性有力支撑了种植基地收益和规模的稳步增长。”不过梁光成也坦言,正因市场与收益稳定,过往在中药材产业深耕上,仅停留在基础的‘种植—出售’环节,未拓展延伸产业链。
直至疫情暴发,这一局面才迎来突破契机。
疫情下中药材产业迎来新机遇
“受疫情影响,一些用于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和治疗相关症状的中药材,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类药材,以及人参、黄芪等增强免疫力的滋补类药材,需求量都大幅增加。”梁光成以金银花为例介绍说,“2020年,金银花价格就从180元/公斤,一路飙升至280—320元/公斤,涨幅惊人。”
在两江镇,五指毛桃、罗汉果等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在疫情期间同样水涨船高,而上宅村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发展最为亮眼。梁光成表示:“要在两江镇做好中药材种植,都得去那里取取经。”
立足于本土优势,梁光成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到这一潜力产业中,力求提高产量与质量;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建起药材原料加工体系。
在产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最令梁光成有成就感的当数开设个人自媒体账号,进行直播销售。“做了自媒体,中药材的销售量成倍往上涨,同时也能极快联系上全国各地的种植户和经销商。”直播为梁光成的事业带来极大助力,“我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开设五六个自媒体账号,拍完素材,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剪视频发平台。”
尝到网络直播带货甜头的梁光成同样鼓励公司员工与合作种植户开设账号,尝试拍摄短视频与直播。在员工起号阶段,梁光成会拉着员工在自己账号里露脸,帮员工混脸熟,分流量。再从账号定调、语言风格到拍摄剪辑,手把手指导员工如何拍摄合格的短视频。
利用线上平台带来的广阔市场与海量资源的同时,梁光成与合作伙伴也在积极构建公司的服务优势、完善产业布局。正如他自己在账号视频里反复强调:“人工种植药材怎样才能做到让农户种得安心?要注意三点,一是推荐好的品种,二是要提供全程技术跟进服务,三是合作种植户种出来的药材一定要回收。对于我们的合作种植户,只要他们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不管他在外市外省哪里种植,我们都上门包回收。”
靠着日渐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创新的线上推广模式,如今公司常年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25种,管理土地面积13000多亩。仅两江镇育苗基地种苗组培实验室,每年培育种苗可达1000万株。药材加工也逐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型。
梁光成表示,他虽捕捉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风口,但要实现事业的行稳致远,仍需持续深耕与突破。
多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升级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建设起集药材种植、观赏、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百草园’。”梁光成说。在他的设想中,“百草园”不仅是中草药的种植基地,更是中医知识传播与健康养生的乐园。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药草之间,了解中药材的生长习性与药用价值,孩子们可以在实践课堂上亲手种植中药材,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
同时,梁光成计划在“百草园”内打造康养中心,结合中药材食疗与药疗功效,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服务,如推出五指毛桃养生汤、罗汉果润肺茶等特色药膳。
“传统中草药企业主要集中在药材的种植和销售环节。而建设‘百草园’,就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观赏、研学和康养的加入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这种多元化的业务组合能够有效分散风险,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营。”梁光成解释。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梁光成已经开始行动。在临近两江机场的地方,他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集药材种植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游乐园“空港花田”。
“花田里,既有花卉格桑花、奇楠沉香、药食两用的广金玫瑰等,还有药材连翘、凤仙花、大叶麦冬等,共同构成花田的植物景观。”梁光成说。“五一”假期,“空港花田”应时推出“花田漫游季”和“露营音乐节”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据统计,“空港花田”在“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这种打造复合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初步实践获得了不错成绩。
梁光成相信,随着“百草园”的建成,不仅能够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还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两江镇的乡村旅游和中药材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从单纯的药材种植向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