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十年耗资上千万,自主研发“无刺可直接食用玫瑰花”,回报桑梓打造“玫瑰经济”助农增收
秦志聪和他的“玫瑰梦”

秦志聪在管护玫瑰。

游客在玫瑰花丛中拍照。
在临桂区会仙镇新立村委秦村,一大片四季皆有鲜花绽放的玫瑰花海,经常吸引着过往行人的驻足欣赏和惊叹。这片玫瑰花海,由该村的返乡创业者秦志聪所打造。
从在国外偶遇一种玫瑰,到立志自主研发培育玫瑰新品,再到打造玫瑰农庄回报桑梓,秦志聪为了心中的“玫瑰梦”,持续努力了10多年。
4月26日,秦村的玫瑰花开得正好。记者在花海中,采访了秦志聪,听他讲述他和玫瑰的故事,还有这份浪漫背后的艰辛与执着。
□本报记者秦丽云 何月
通讯员吴斯辉 文/摄
品种齐全 小村的“玫瑰农庄”不简单
从市区驱车前往临桂区会仙镇新立村委秦村,车子刚驶入秦村,乡道旁一大片玫瑰花园就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中。一朵朵颜色明媚、娇艳欲滴、香气宜人的玫瑰花竞相绽放、迎风摇曳,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欢迎来农庄欣赏我们的玫瑰。”一身花农装扮的秦志聪,见到记者前来,热情地打着招呼。随后,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农庄。
参观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整个农庄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有的玫瑰用大棚栽种,有的则是室外露天栽种。此外,有些颜色不同的玫瑰种在一起,远看宛如一株,令人称奇。秦志聪告诉记者,该园目前种植面积30多亩,种植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玫瑰花品种,包括云南的滇红玫瑰、甘肃的苦水玫瑰、山东的平阴玫瑰等。此外,玫瑰园内还汇集着一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玫瑰花珍品,有摩洛哥的大马士革玫瑰、法国千叶玫瑰、保加利亚的玫瑰等。一些不同品种的玫瑰种在一起,则是为了科研所需。
一边欣赏一边前行,秦志聪带着记者来到了一片露天的玫瑰花种植区域。记者惊讶地发现,这种颜色鲜红的玫瑰竟然没有刺。随后,秦志聪邀请记者品尝玫瑰花,记者尝了几瓣,微甜的味道、清香的气味,让人顿感口舌生香。
“这是什么玫瑰,如此特别?”面对提问,秦志聪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整个玫瑰农庄中种植面积最大,也是最为独特的存在,名为“晏红”玫瑰。秦志聪还告诉记者,这种玫瑰,是他与团队自主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品,是一种无刺有玫瑰香味且可直接食用的玫瑰花品种,做到了药食同源。
历时10年 打造全国特有玫瑰新品种
为何喜欢种玫瑰,还执着地研发新品,并打造了如此大的一片玫瑰花园?
在秦志聪的讲述中,记者慢慢找到了答案。
1979年,秦志聪出生在会仙镇新立村委秦村。母亲早逝,作为长兄的他,很早就跟着父亲扛起了家中重担。
大专毕业后,有想法有干劲的秦志聪做过很多行业,包括去酒吧唱歌、开屠宰场、卖水果等。在一番闯荡、发展水果批发销售产业而事业有成后,秦志聪到多地走访、学习。2008年,他在日本偶遇了一种可随音乐转向的玫瑰。如此有“灵性”的玫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一个藏在秦志聪心底很久的愿望开始复苏。这个愿望,与母亲、与花有关。
秦志聪说,母亲非常喜欢花花草草,下地劳作回家经常会带回一把花草,要么插在瓶中,要么栽种在庭院。遗憾的是,母亲在他16岁那年就去世了。“为母亲种一种花”成了秦志聪心底的愿望。
为了培育一种独一无二的玫瑰,从2008年开始,秦志聪接连奔赴全国各地,只为寻找一种高品质的玫瑰做母本。在云南省高黎贡山,他如愿找到一种高品质的玫瑰,并将其称为“中国红”。以“中国红”玫瑰为父母本,叶片红色且有刺和香味;以月季为父母本,叶片红色且无刺和无香味,秦志聪以此开启玫瑰新品种的自主研发正反杂交之路。
2012年,秦志聪在老家秦村开辟出一块玫瑰试验园,专门开展玫瑰新品的自主研发与培育事业。不过,当时此举却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在他们看来,桂林天气潮湿、闷热,不适合种玫瑰。但秦志聪却想:“桂林的桂花闻名全国,但是一年只有一季,我要把新品玫瑰培育好,不仅能在桂林生长,还能一年四季开放。”
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秦志聪组建了18人的核心团队,包括博士后2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6名、园艺师6名,致力于玫瑰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及品种驯化等工作。秦志聪还前往山西农业大学进修农艺专业,希望带着更专业的知识投入玫瑰花新品种的自主研发事业。回到家后,秦志聪甚至把床搬到了玫瑰花大棚内,细心观察它们、照顾它们。与玫瑰花朝夕相处三个月,秦志聪掌握了所种玫瑰的习性。
培育玫瑰花新品种,并非只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那么简单。资金,就是一大难题。单是对正在培育的玫瑰新品进行3613种谱系检测,就耗费了近千万元。为了能更好地让核心团队持续开展研发工作,秦志聪于2016年在云南发展玫瑰花种植基地,并靠着基地所挣的钱,用于桂林玫瑰试验园的开支。
郝再彬是桂林理工大学的退休教授,也是秦志聪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专门从事研究生物新品种的工作。郝再彬告诉记者,从选择父母本,到不断杂交,再到实现有刺玫瑰到无刺玫瑰的性状改变,以及增加花的芳香度、可食用等,每一项都是讲究技术又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工程。为培育新品种,整个团队耗时10年,耗资超千万元,克服了很多难关。正是秦志聪的坚持,才让整个新品自主培育计划得以实现。
2018年,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好消息:秦志聪及其团队自主研发培育的新品种“无刺可直接食用玫瑰花”,通过国家新品种专利申请。那一刻,秦志聪感慨万千。秦志聪和团队历时10年自主研发的玫瑰新品种,倾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他为新品种玫瑰取名“晏红”,希望它像“晏”字一样,能日日平安、日日红艳。
返乡创业 带领乡亲打造“玫瑰经济”
自主培育玫瑰花新品种,让秦志聪心中的“玫瑰梦”终于实现。不过,一个新的、更大的“玫瑰梦”又开始酝酿。
“既然新玫瑰品种自主研发成功,那么,何不让它造福桑梓?”2020年,秦志聪决定放下外地的事业,返乡创业,建立桂林市汉青恒业农产品有限公司。这一次,玫瑰试验园改为了玫瑰农庄和产业园,奋斗目标则改为与乡亲们一起打造浪漫的“玫瑰经济”。
在玫瑰园内,记者看到了设置在花丛中的养鸡棚;在加工车间,晾晒着干爽的玫瑰花瓣;在产品展示柜,则陈列着玫瑰花护肤系列、食用系列等产品。
玫瑰庄园的工作人员阳爱萍告诉记者,在产品方面,该公司目前已开发出玫瑰日用护肤系列、食用系列共20多个品种。公司还与国内的一些大型药企合作,正进行玫瑰花系列药丸的开发。此外,公司已研究并提交了“会仙玫瑰鸡”的专利申请和饲养,以期让玫瑰农庄的产业附加值得以更大程度的开发。
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游客前来玫瑰农庄赏花。秦志聪告诉记者,这几年,玫瑰庄园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的玫瑰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公司也积极打造玫瑰小院,修建相关基础设施“引客”、“留客”。2022年至今,玫瑰农场会员已达5300名,接待客人13500人次,并实现玫瑰原浆等产品订单500吨、玫瑰鸡订单超5万只。
最让秦志聪自豪的是,这几年,兴安、资源、永福等地均建起了“晏红”种植基地,众多的种植户跟着他,在广袤的田园,靠着盛开的玫瑰增加收入。这些年,秦志聪的玫瑰农场,也为附近的乡亲们提供了每年50多个务工机会。
就在秦志聪与乡亲们打造“玫瑰经济”的过程中,全国多个地方引进试种“晏红”。这种无刺有香味可食用的玫瑰,正以其独特的美和多元价值,为无数奋斗者创造着新的浪漫和喜悦。
站立在玫瑰花丛中,秦志聪满眼都是喜悦。从去年开始,秦志聪给乡亲们免费送“晏红”花苗,邀请他们在庭院栽种,并在数月后以10元/盆的价格回收。他说,希望更多的乡亲能在玫瑰的芬芳中增加收入,收获更美好的生活。
从在国外偶遇一种玫瑰,到立志自主研发培育玫瑰新品,再到打造玫瑰农庄回报桑梓,秦志聪为了心中的“玫瑰梦”,持续努力了10多年。
4月26日,秦村的玫瑰花开得正好。记者在花海中,采访了秦志聪,听他讲述他和玫瑰的故事,还有这份浪漫背后的艰辛与执着。
□本报记者秦丽云 何月
通讯员吴斯辉 文/摄
品种齐全 小村的“玫瑰农庄”不简单
从市区驱车前往临桂区会仙镇新立村委秦村,车子刚驶入秦村,乡道旁一大片玫瑰花园就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中。一朵朵颜色明媚、娇艳欲滴、香气宜人的玫瑰花竞相绽放、迎风摇曳,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欢迎来农庄欣赏我们的玫瑰。”一身花农装扮的秦志聪,见到记者前来,热情地打着招呼。随后,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农庄。
参观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整个农庄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有的玫瑰用大棚栽种,有的则是室外露天栽种。此外,有些颜色不同的玫瑰种在一起,远看宛如一株,令人称奇。秦志聪告诉记者,该园目前种植面积30多亩,种植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玫瑰花品种,包括云南的滇红玫瑰、甘肃的苦水玫瑰、山东的平阴玫瑰等。此外,玫瑰园内还汇集着一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玫瑰花珍品,有摩洛哥的大马士革玫瑰、法国千叶玫瑰、保加利亚的玫瑰等。一些不同品种的玫瑰种在一起,则是为了科研所需。
一边欣赏一边前行,秦志聪带着记者来到了一片露天的玫瑰花种植区域。记者惊讶地发现,这种颜色鲜红的玫瑰竟然没有刺。随后,秦志聪邀请记者品尝玫瑰花,记者尝了几瓣,微甜的味道、清香的气味,让人顿感口舌生香。
“这是什么玫瑰,如此特别?”面对提问,秦志聪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整个玫瑰农庄中种植面积最大,也是最为独特的存在,名为“晏红”玫瑰。秦志聪还告诉记者,这种玫瑰,是他与团队自主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品,是一种无刺有玫瑰香味且可直接食用的玫瑰花品种,做到了药食同源。
历时10年 打造全国特有玫瑰新品种
为何喜欢种玫瑰,还执着地研发新品,并打造了如此大的一片玫瑰花园?
在秦志聪的讲述中,记者慢慢找到了答案。
1979年,秦志聪出生在会仙镇新立村委秦村。母亲早逝,作为长兄的他,很早就跟着父亲扛起了家中重担。
大专毕业后,有想法有干劲的秦志聪做过很多行业,包括去酒吧唱歌、开屠宰场、卖水果等。在一番闯荡、发展水果批发销售产业而事业有成后,秦志聪到多地走访、学习。2008年,他在日本偶遇了一种可随音乐转向的玫瑰。如此有“灵性”的玫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一个藏在秦志聪心底很久的愿望开始复苏。这个愿望,与母亲、与花有关。
秦志聪说,母亲非常喜欢花花草草,下地劳作回家经常会带回一把花草,要么插在瓶中,要么栽种在庭院。遗憾的是,母亲在他16岁那年就去世了。“为母亲种一种花”成了秦志聪心底的愿望。
为了培育一种独一无二的玫瑰,从2008年开始,秦志聪接连奔赴全国各地,只为寻找一种高品质的玫瑰做母本。在云南省高黎贡山,他如愿找到一种高品质的玫瑰,并将其称为“中国红”。以“中国红”玫瑰为父母本,叶片红色且有刺和香味;以月季为父母本,叶片红色且无刺和无香味,秦志聪以此开启玫瑰新品种的自主研发正反杂交之路。
2012年,秦志聪在老家秦村开辟出一块玫瑰试验园,专门开展玫瑰新品的自主研发与培育事业。不过,当时此举却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在他们看来,桂林天气潮湿、闷热,不适合种玫瑰。但秦志聪却想:“桂林的桂花闻名全国,但是一年只有一季,我要把新品玫瑰培育好,不仅能在桂林生长,还能一年四季开放。”
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秦志聪组建了18人的核心团队,包括博士后2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6名、园艺师6名,致力于玫瑰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及品种驯化等工作。秦志聪还前往山西农业大学进修农艺专业,希望带着更专业的知识投入玫瑰花新品种的自主研发事业。回到家后,秦志聪甚至把床搬到了玫瑰花大棚内,细心观察它们、照顾它们。与玫瑰花朝夕相处三个月,秦志聪掌握了所种玫瑰的习性。
培育玫瑰花新品种,并非只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那么简单。资金,就是一大难题。单是对正在培育的玫瑰新品进行3613种谱系检测,就耗费了近千万元。为了能更好地让核心团队持续开展研发工作,秦志聪于2016年在云南发展玫瑰花种植基地,并靠着基地所挣的钱,用于桂林玫瑰试验园的开支。
郝再彬是桂林理工大学的退休教授,也是秦志聪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专门从事研究生物新品种的工作。郝再彬告诉记者,从选择父母本,到不断杂交,再到实现有刺玫瑰到无刺玫瑰的性状改变,以及增加花的芳香度、可食用等,每一项都是讲究技术又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工程。为培育新品种,整个团队耗时10年,耗资超千万元,克服了很多难关。正是秦志聪的坚持,才让整个新品自主培育计划得以实现。
2018年,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好消息:秦志聪及其团队自主研发培育的新品种“无刺可直接食用玫瑰花”,通过国家新品种专利申请。那一刻,秦志聪感慨万千。秦志聪和团队历时10年自主研发的玫瑰新品种,倾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他为新品种玫瑰取名“晏红”,希望它像“晏”字一样,能日日平安、日日红艳。
返乡创业 带领乡亲打造“玫瑰经济”
自主培育玫瑰花新品种,让秦志聪心中的“玫瑰梦”终于实现。不过,一个新的、更大的“玫瑰梦”又开始酝酿。
“既然新玫瑰品种自主研发成功,那么,何不让它造福桑梓?”2020年,秦志聪决定放下外地的事业,返乡创业,建立桂林市汉青恒业农产品有限公司。这一次,玫瑰试验园改为了玫瑰农庄和产业园,奋斗目标则改为与乡亲们一起打造浪漫的“玫瑰经济”。
在玫瑰园内,记者看到了设置在花丛中的养鸡棚;在加工车间,晾晒着干爽的玫瑰花瓣;在产品展示柜,则陈列着玫瑰花护肤系列、食用系列等产品。
玫瑰庄园的工作人员阳爱萍告诉记者,在产品方面,该公司目前已开发出玫瑰日用护肤系列、食用系列共20多个品种。公司还与国内的一些大型药企合作,正进行玫瑰花系列药丸的开发。此外,公司已研究并提交了“会仙玫瑰鸡”的专利申请和饲养,以期让玫瑰农庄的产业附加值得以更大程度的开发。
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游客前来玫瑰农庄赏花。秦志聪告诉记者,这几年,玫瑰庄园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的玫瑰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公司也积极打造玫瑰小院,修建相关基础设施“引客”、“留客”。2022年至今,玫瑰农场会员已达5300名,接待客人13500人次,并实现玫瑰原浆等产品订单500吨、玫瑰鸡订单超5万只。
最让秦志聪自豪的是,这几年,兴安、资源、永福等地均建起了“晏红”种植基地,众多的种植户跟着他,在广袤的田园,靠着盛开的玫瑰增加收入。这些年,秦志聪的玫瑰农场,也为附近的乡亲们提供了每年50多个务工机会。
就在秦志聪与乡亲们打造“玫瑰经济”的过程中,全国多个地方引进试种“晏红”。这种无刺有香味可食用的玫瑰,正以其独特的美和多元价值,为无数奋斗者创造着新的浪漫和喜悦。
站立在玫瑰花丛中,秦志聪满眼都是喜悦。从去年开始,秦志聪给乡亲们免费送“晏红”花苗,邀请他们在庭院栽种,并在数月后以10元/盆的价格回收。他说,希望更多的乡亲能在玫瑰的芬芳中增加收入,收获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