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农作物病虫害情报 第06期
早稻秧苗病害防治意见
由于今年3月28至3月31日持续低温,早稻秧苗根系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半水秧,抗性降低,利于秧苗病害发生。4月1日气温突升,太阳暴晒,易造成生理缺水,加重立枯病发生,望各种植户做好防治。
一、主要病害
1.立枯病:立枯病症状为秧苗枯萎,茎基部腐烂,易拔断,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播种密度大的机插秧更易发生和蔓延。根据调查,水稻秧苗病株率一般为0.5-3.6%,最高的达8.2%。
2.水稻绵腐病:发病初期,秧苗基部出现乳白色的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呈放射状白色的絮状菌丝,后秧苗变黄枯死。根据调查,目前绵腐病只零星发生。
3.生理死苗:由于秧苗对11℃以下的低温抵抗力弱,低温过后遇暴晴,使叶片蒸腾作用加强,根吸收水分供不应求,故造成生理失水,叶片卷筒萎蔫,最后死亡。
二、防控措施:
1.循序渐进,加强通风练苗工作。
2.化学防治。
立枯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30%噁霉灵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农药喷雾1-2次,防止立枯病蔓延。
绵腐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30%甲霜·恶霉灵1000倍药液,或98%硫酸铜1000倍液,或64%杀毒矾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生理死苗预防:通风练苗循序渐进;可在上午10点前喷施一定浓度的芸苔素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