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聚焦生态林产品 推动“以竹代塑”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如何让绿色生态发展落地生“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资本”?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优一产、精二产、强三产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形成了以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竹木加工等为主导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推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了绿色动力。
做活绿色文章 全市林业产值突破千亿
念好“山字经”,写活“林文章”。依托好山好水,桂林市林下产业迎来“绿色”春天。
今年10月,2024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第三届南方花卉苗木交易会暨第五届广西花卉苗木交易会在桂林举办。本届交易会首设林业产业展示,展区内40多家企业集中展示了桂林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香精香料、以竹代塑、根雕根艺等林业生态产业、产品。
“我们是一家集中药材育苗、种植、采收、加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农林企业。得益于桂林的生态资源优势,2023年公司被评为广西第三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实现生产高山绿色中药材1200多吨,销售收入1650万元。”桂林华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建华说。
为加快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桂林研究制定了《桂林市千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桂林市竹木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等政策措施,持续整合全市林业资源,发挥平台企业作用,强力推进竹木精深加工、林下经济、中草药、森林食品、森林养殖、森林康养等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同时,桂林不断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发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桂林国家森林公园、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和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开展森林康养基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大力推进林下经济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林、文、旅”一体发展。
2023年,全市林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52亿元,其中一产超400亿元,二产超260亿元,三产达480亿元,成为广西两个林业产值超千亿的市之一。
市林业和园林局林业产业科科长张凯奇表示,下一步,桂林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不断探索生态发展新机制、拓宽林业经济新渠道、创新产业发展新途径,推动林业产业经济绿色发展。
全国首个万吨级超微竹粉生产基地落户桂林
行走在桂北山区,满目皆绿色,沿蜿蜒山道步入竹海腹地,潺潺流水带来清凉惬意。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随着“以竹代塑”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竹制品成为人们消费的新选择。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桂林竹资源丰富,是全国30个毛竹主产区之一。桂林市积极开发利用毛竹资源,竹木产品加工产业逐步走向成熟。近年来,众多竹制品生产企业在桂林市兴起,除了竹签、竹筒等基础性“以竹代塑”产品外,利用毛竹的边角废料制作成竹粉,研发更多“以竹代塑”产品,成为竹木加工企业的新蓝海。
在桂林兴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内,竹粉研磨设备机械轰鸣,竹原料经过破碎、烘干、研磨等工序,淡黄色的超微竹粉从传送带排出,这些超微竹粉经装袋后将运往全国各地。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超微竹粉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着国家“以竹代塑”政策的大力推行,超微竹粉在一次性餐具、皮革、注塑、饲料、绝缘材料、各类塑料包装制品、地膜、化工涂料等基础领域中都有应用。而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目前超微竹粉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储能材料、超强复合材料、高精度石墨烯等高端材料生产应用中。
“经过三年针对研磨设备的创新与研发,公司已在超微竹粉、竹纤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实现了超微竹粉的高产,主要产品为400—600目的超微竹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首个万吨级超微竹粉生产基地即将在桂林建成,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5000吨超微竹粉,产值超过5000万元。
创建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桂林潜力无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以竹代塑”是从源头上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聚焦“以竹代塑”,纷纷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桂林市是竹子生长的自然丰产区,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竹林面积超过210万亩,是广西主要竹产区。其中桂林市现有毛竹林180万亩,毛竹立竹量3.5亿株,年产商品毛竹近2亿根。
全国人大代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建议,在桂林创建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并设立“以竹代塑”发展专项资金,加速“以竹代塑”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真正把桂林的竹林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促进竹产业结构调整和林农增收。
汤建伟表示,桂林是沟通国内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是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对“以竹代塑”的发展和“以竹代塑”制品的运输交易都十分有利。
近年来,桂林市积极探索“竹+”业态,推动“以竹代塑”,大力培育竹木加工企业300多家,开发出竹建材、竹家居、竹工艺品、竹炭、竹保健品、竹汁等产品,延伸竹业产业链条,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带动就业2.8万人,人均增收3000元。2023年全市出口团扇、竹签、竹筷等竹制产品6961.2万元,同比增长53%。
“未来,桂林市将积极探索‘以竹代塑’的新课题,重点推动竹纤维加工的转型升级,扩大竹纤维纸制品、建材装饰品、纺织品、餐具和容器制品的生产及市场推广。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竹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张凯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