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 | 百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为提高广西全区百香果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推动化学农药减量增效,遏制违法使用水果禁用农药问题,常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得到有效管控,保障百香果生产、果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百香果种植区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百香果鲜果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绿色植保理念,科学运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理化驱诱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保障百香果生产、果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控重点
主要病害有百香果病毒病、茎基腐病、疫病、炭疽病等;主要害虫有蓟马、蚜虫、红蜘蛛、果实蝇等。
四、防控措施
(一)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
在百香果苗期、嫩梢期、花期和果期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做好嫩梢期和花期蓟马的监预报,通过拍打嫩梢或花蕾至白盘或白纸上,观察统计其上的蓟马数量和虫态,当嫩梢或者花蕾上有1头以上的蓟马成虫时,应进行及时防治;通过病虫害监测预报,进行早防早治,避免危害成灾和后期大量用药。
(二)农业防控
1.选用抗病品种和健康苗木。新种植的百香果果园,应优先考虑抗病虫害能力强、且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品种,以降低传染性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采用无病苗圃育苗,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健壮无病苗木。
2.合理密植。百香果园种植密度要适宜,避免植株之间过于拥挤,结合修剪去除枯枝、病枝、弱枝和密生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和繁衍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加强栽培管理。采用一年一种模式,果园采用三线垂帘式种植架式,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根据百香果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及时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
4.建立生态果园。综合运用防护林带、蜜源植物、行间间作或生草栽培等技术,注意定期进行刈割压青以控制草的高度,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的生态环境。
5.清理果园。定期清理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和病果残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
(三)生物防控
1.生物农药。当在果园监测到蓟马、蚜虫和实蝇发生时,及时喷施金龟子绿僵菌制剂等生物农药。使用时,可将100亿孢子/克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兑水稀释1000—1500倍全园喷雾。
2.利用天敌。嫩梢及花蕾期,释放捕食螨或东亚小花蝽防控蓟马、蚜虫。释放天敌昆虫时根据蓟马、蚜虫发生程度和百香果生育期及藤蔓密度释放捕食螨5000—10000头/亩,东亚小花蝽1000—2000头/亩。蓟马和蚜虫发生较重的果园,间隔7—10天再释放一次天敌昆虫,释放后注意间隔用药,以免伤害天敌。
(四)理化驱诱
1.色板诱杀。在嫩梢期、花穗期及果期,通过挂黄板、蓝板诱捕蓟马蚜虫和实蝇等害虫。挂色板时,每亩悬挂20—40张A4纸大小的色板(黄、蓝板间隔排布)。可根据藤蔓疏密酌情增减色板布设密度。
2.信息素诱杀。在百香果果期,使用果实蝇性信息素(性诱剂)或食诱剂防控实蝇害虫。挂性诱剂诱捕器时,每亩悬挂5—10个诱瓶。
3.搭建防虫网。有条件的果园可以搭建防虫网棚种植,减少蚜虫、果实蝇的危害。网孔密度32—60目,防虫网高度4米以上。
(五)科学用药
结合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选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进行精准防控,按农药标签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轮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