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农作物病虫情报第6期—早稻前期主要病虫草螺发生预报及防治意见
立春以来,我市平均气温比往年偏低,降水量偏少,对早稻育秧不利,同期对比,早稻移栽偏迟,预计清明节后全市早稻插秧才进入高峰期。随着插秧工作的开展,早稻前期病虫草螺害也将进入防治时期。根据往年发生情况,预测今年我市早稻前期发生的有害生物主要是:杂草、福寿螺、水稻螟虫、稻飞虱等。望各地及时做好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一、病虫害发生预测
1、第一代水稻螟虫:去年第四代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据各县(市、区)农业植保部门3月中旬冬后调查,二化螟各类型田加权平均虫口密度:桂平市12360头/亩;平南县18816头/亩;港北区7320头/亩;港南区10800头/亩;覃塘区3720头/亩。灯诱数据显示,3月25-27日出现成虫羽化高峰,其中平南县关塘监测点3月27日单日诱得成虫396头。预测第一代水稻螟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以二化螟为主,成虫羽化盛期3月20日至4月5日,蚁螟孵化盛期4月10-16日,防治适期:4月9-15日。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该病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发病越早,危害越重。苗期、分蘖前期感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孕穗期感病,产量损失10-30%。3月11日,测报诱虫灯开始发现稻飞虱成虫。根据稻飞虱迁入情况,预测早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
二、防治意见
今年,稻飞虱迁入早,其中白背飞虱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播媒介,因此稻田前期施药防治要兼治防好稻飞虱。防治方法:
1、秧苗喷施“送嫁药”:防虫网育秧或经浸种(或拌种)处理的,秧苗期施“送嫁药”一次;没有药剂浸种(或拌种)处理的要施药2次,即3叶1心期喷药一次,移栽前3-5天与防治其他病虫一起喷施“送嫁药”。
2、抓好本田期尤其是本田前期防治:移栽后约10天即分蘖盛期施一次药,同时,要兼顾稻飞虱的全程治理,视虫情开展防治。
3、合理选用农药:对秧田期应选用速效、长效性药剂,如吡蚜酮、吡虫啉、唏啶虫胺等;对大田飞虱选用持效性好的药剂,如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等,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注意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三、大田草害防治
选用下列其中一种除草剂与尿素5公斤或细泥沙10-15公斤拌匀,在移栽后5-7天内撒施于大田内,撒施后保留3厘米水层5-7天,后按常规管理。
1、抛秧田
① 50%苯•苄一包(35克) /亩;
② 36%苄•二氯粉剂一包(40克)/亩;
③ 35%苄•丁粉剂一包(50克)/亩。
2、拔秧移栽田:25%稻草隆一包(20克)/亩。
四、福寿螺:预计福寿螺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1.9万亩。防治方法:①亩用6-7.5公斤茶麸撒施田间防治;②亩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50克或6%密达颗粒剂500克拌细土15公斤拌匀撒施。施药后堵好进出水口,保留一寸左右水层,5-7天后可正常排灌管理。
五、注意事项
注意抢晴施药,在低龄幼虫盛期施药,提高防效。水稻田在施药期间,田间要保持浅水层,施药时,用药量要足,每亩兑水要达50~60公斤,喷洒要均匀,补施药的田块应轮换喷施药剂。高温天气期间,避免中午施药,注意用药安全,避免中毒事故发生。杜绝使用菊酯类农药或其复配药剂防治稻飞虱。
注:请把使用后的废弃农药瓶(袋)统一集中处理,勿乱丢弃,切勿滥用乱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