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东兴:数智赋能 笼养蛋鸭降本增效
群鸭争鸣,“金蛋”落地。在位于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的笼养蛋鸭养殖基地,“赶鸭子上架”已不算稀奇事,3万多羽蛋鸭住进层叠式笼养设备,迎来了产蛋小高峰,东兴禽蛋产业加快向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迈进。


走进笼养蛋鸭养殖基地,一排排笼舍整齐划一,鸭声此起彼伏,自动化蛋鸭养殖生产线赫然眼前。随着工人“一键式”操作智能设备,移动食槽缓缓向笼舍投送饲料,鸭群采食正欢。每间笼舍配置的取水器24小时供水,下方的传送带实时收集粪污。当自动捡蛋机有序运转,鲜鸭蛋通过集蛋带被输送至分拣区,工人熟练地将鸭蛋分拣打包。在蛋禽数智化养殖管理平台,实时显示着鸭舍实况、产能分析、企业库存等关键信息,基地借助数智技术更科学、精准地调整生产计划。


“我们基地占地面积约36亩,是今年9月6日开始投产,每天鸭蛋产能是3000多斤,产品主要销往北海、钦州、南宁等地的蛋品加工厂。”基地负责人王嘉麒介绍,鸭舍主要养殖适应性强、产蛋率高、抗病性强的青壳四号蛋鸭,配备的智能温控系统可精准调节温湿度和光照,满足蛋鸭生长需求,自动喂料系统控制饲料配比、投喂量和时间,在保障禽类健康的同时也减少浪费,层叠式笼舍则大大提高了养殖空间利用率。


不同于传统的蛋鸭放养易出现环境污染、疫病传播和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笼养蛋鸭依托科技赋能,打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可控、高效集约的养殖环境,基地实现降本增效,蛋鸭日产蛋率由散养时期的70%~80%提升至95%。


“基地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和规模,计划建成养殖、育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在带动农户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王嘉麒展望道。

随着智能化笼养蛋鸭模式首次落地本土,东兴市继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科技赋能步伐,通过良种培育、智能养殖、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举措,推动禽蛋、水产等产业向“数智”而兴,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