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港口区光坡镇中间坪村:群众自发当主角文明实践绘新景
原标题:
中间坪村:群众自发当主角文明实践绘新景
以“自我管理”激活乡村建设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总有一些鲜活的实践如璀璨星辰,照亮前行道路。10月8日,假期最后一天,光坡镇中间坪村朝阳组一场无指令、全自愿的环境整治行动热烈展开。30多名老少群众在村民小组长吴成君的带动下,自觉拿起镰刀、锄头、割草机等工具,集中清理大路坳至朝阳组公路两侧杂物,为村庄“梳妆打扮”。这不仅刷新了村庄“颜值”,更成为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
无声号召,共筑家园之美
劳动现场没有统一调度,村民们却自发形成默契分工:年轻力壮者弯腰修剪路肩高草与树枝,动作利落;细心村民蹲守排水沟旁,逐一清理落叶与碎石。烈日下,汗水浸湿衣裳,却无一人喊累退场。大家边劳动边拉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公路两旁,构成一幅热闹又暖心的乡村画卷。
朝阳组队委吴就万被这热火朝天的场景打动,掏出手机将劳动画面拍成九宫格发在朋友圈,配文:“今天流的每一滴汗都值了!这不仅是一次劳动,更是一次团结。”后续他满是自豪地说:“咱村的美丽,不能光靠村干部,得靠咱每家每户伸出手。今天给村换了新颜,也暖了邻里乡亲的心。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再多些,让咱村环境一直美、人心一直齐。今儿个虽累,心里却真舒坦!”字里行间,满是参与家园建设的自豪与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精神传承,凝聚奋进之力
村民们的自发团结并非偶然,源于村里深厚的“朝阳精神”。朝阳组包片干部黄春兰感慨:“朝阳精神是愚公移山式的坚守,不图名声不索回报,只求路通万家。”这份精神的生动载体,正是村里的朝阳路。
回溯1997年,朝阳路刚修建时还是坑洼土路,每逢雨天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2013年第一次硬化时,面对资金缺口,村民们没有等待,而是通过“财政补贴+村民自筹”的方式,每人凑出十多块钱;更令人动容的是,全村老小主动出工出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怀着“为后人铺路”的信念,齐心协力将道路平整硬化。如今,这条承载希望与奉献的朝阳路,不仅是村民出行的便捷通道,更成为“朝阳精神”的象征,让无私奉献的精神随道路延伸,激励一代又一代村民。

理念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群众主动参与,是乡村治理的“金钥匙”。此次朝阳组村民小组长带动群众自发开展环境整治,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长期倡导“自我管理、共建共享”理念的美丽成果。
一直以来,中间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通过入户宣传、宣传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持续传递“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引导村民从“看着干”转为“跟着干”,从“等着管”变为“自己管”。如今,“自己动手建家园”的文明新风已在中间坪村落地生根。这种“群众当主角”的模式,绘就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新图景,为文明实践提供了可推广的样本。这场自发整治行动,不仅让村庄环境更宜居,更拉近了邻里距离、凝聚了人心。

下一步,中间坪村将持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体意识与参与热情,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乡村沃土上结出更多硕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