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加工厂 托起村民致富梦
5月14日上午,防城区滩营乡那屋背村阴雨连绵,原本热闹的村巷被细密雨帘织成一片静谧的灰蒙。而在防城易宝食品厂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罐装车间里,工人们的身影在流水线旁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装瓶、过秤(见上图)、添加糖水、高温杀菌等工序。
防城易宝食品厂是那屋背村委会于2013年为家乡发展精心引进的“金凤凰”。这家由防城区本地人杨伟振投资建设的食品企业,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1250平方米。厂区内功能分区清晰合理,设有更衣室、消毒间、腌制间、包装间等标准化生产区域,并配备了自动化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可实现甜酸脆椒、甜酸荞头、辣椒酱等特色农副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加工。
“我以前在供销食品厂当了17年厂长,退休后总觉得闲不住。那时候,滩营乡只有少数村民零星种植菜椒,除了自家食用,就拿到街上零售,种植规模小,收入也有限。”杨伟振回忆道,“我琢磨着,要是开个食品厂,既能让我重操旧业,又能带动村民扩大辣椒种植规模,提高他们的收入,于是就下定决心投资建厂了。”
工厂建成后,通过为村民提供白辣椒选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并与村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消除了村民的种植顾虑,逐步激发了他们种植白辣椒的积极性。“目前,工厂已经带动了我们那屋背村和龙石头村近80户村民参与种植,其中30%为脱贫户,种植总面积约100亩,年产量约15万公斤。原本小而散的家庭式种植,如今已发展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特色种植。”那屋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张均前开心地说。
除了带动村民种植白辣椒,食品厂还成了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平台。食品厂生产需求旺盛时,除了加工本地白辣椒,每年还从钦州、南宁等地购入数量众多的荞头进行加工,能为村民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在日常运营中,工厂长期聘请8位村民负责日常生产与管理,每人每月工资约2000元;每年7月至年底的生产旺季,更是日均吸纳那屋背村20余名村民,从事原料修剪、产品包装等工作,日薪不低于60元。这份“家门口的收入”,让不少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凭借严格的质量把控,工厂生产的酸甜脆椒、酸甜荞头、辣椒酱不仅在防城区家喻户晓,更畅销钦州、南宁、百色、北海等地,年产值超100万元。
“腌制环节很重要,我们坚持1个多月的腌制,让辣椒和荞头充分吸收香料精华。”杨伟振表示,“目前加工厂体量有限,下一步计划扩建生产线、引进智能化设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辣椒种植产业,携手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