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产业助村民增收
每年3月到5月是肉桂香料采收的最好季节,随着剥采季的到来,防城区各乡镇的村民陆续穿梭于林间熟练地砍树、剥取桂皮,整个春日充满“增收”的热潮。
近日,笔者沿着防城区大菉镇大菉村的公路看到家家户户门口晒满新鲜的桂皮,大人、孩童坐在家门口给肉桂切片、刮皮。加工厂内,工人们马不停蹄地将运来的新鲜肉桂卸车,并按照规格分级,经分拣、刮皮、晾晒后整齐码放,成捆堆积的肉桂山将工人“淹没”,晒场上摆满了刮皮的肉桂,空气中弥漫着肉桂的辛香。
“我的家离加工厂不远,每天都来这里刨肉桂皮能领到180元左右的工钱,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大菉的肉桂皮特别香,特别多油,用肉桂皮煲的肉非常好吃。”正在给肉桂刮皮的村民施阿姨手法娴熟,笑容满面地向笔者介绍着肉桂皮的好处。据防城区世宾八角玉桂加工厂负责人吕德保介绍,目前加工厂每天上门收购村民的生肉桂0.5万公斤左右进行初加工,也有部分村民将剥好的肉桂皮送到加工厂。吕德保预计整个肉桂丰收季加工厂能收购约15万公斤,并且通过聘请当地20名村民,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据了解,大菉镇种植肉桂、八角等香料作物约12.26万亩,其中,肉桂有6.16万亩,仅肉桂年产量就达150万公斤。目前,大菉镇辖区内从事肉桂、八角等加工的经营主体约有118家,主要是将新采收的肉桂、八角通过初加工、精油原料半成品加工以及加工成中药制品等方式出售,每公斤售价在20元到22元之间,每年产值可超千万元。
大菉镇党委副书记张华杰表示:“大菉镇政府将发挥好主导作用,大力推动村集体和辖区内的香料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逐步发展成优质资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切实提高香料的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加油助力。”
近年来,防城区积极推动肉桂、八角、金花茶、陈皮等香料产业发展,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联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香”产业基地,以“香”产业引领兴边富民。据防城区有关部门统计,2024年以来,全区肉桂、八角种植面积达127万亩,年产量2.2万吨,产值达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