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耕”新。上思县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推进撂荒耕地应种尽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以规模化运作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蔗糖产业是上思县支柱产业之一,为稳步推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思县各制糖企业出台扶持糖料蔗种植相关政策,对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复合肥、地膜、机械化耕作等方面进行补贴,并持续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蔗农种植积极性,为蔗糖产业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那琴乡联惠村,党旗飘扬人头攒动,制糖企业下沉一线进行农技指导,并与蔗农一起施肥下种、覆土盖膜,全力做好扶农助农助力春耕生产工作。联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梁加庆激动地说:“我们联惠村今年计划用流转的100亩土地种植糖料蔗,在制糖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完成13亩的耕作任务,目前累计已完成80亩甘蔗种植,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样,在在妙镇板文村的田间地头里,拖拉机来回作业,开陇、下种、培土等操作“一气呵成”,蔗管员选运蔗种、搬运肥料、技术指导协助机耕作业,为板文村糖料蔗种植发展好村集体经济项目“添砖加瓦”。“我们结合本村实际,把耕地保护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从村民手中流转20亩耕地种植糖料蔗,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着力打好‘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组合拳,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妙镇板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劳玉玲介绍。香糯是上思县特产,2013年通过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作为上思香糯的核心产区,素有“五百年圩场 香糯米之乡”美誉的在妙镇佛子村,全村香糯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佛子村创新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基本形成集香糯种植、收割、加工、包装、运输与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为进一步提升香糯产业园区的产能,有效提高香糯种植基地的耕地和深加工厂的利用率,佛子村根据香糯种植的季节时间差,村民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出春季闲置的耕地,通过轮作种植香糯和玉米,充分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有效落实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助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锦上添花”。在妙镇佛子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陈志军表示,村民合作社在香糯种植基地流转了150亩的水田,春季用来种植玉米,夏季用来种植香糯,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依托上思县出台相关产业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公正乡严格落实国家耕地保护相关要求,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实行因地而植,经过市场调研后引进淀粉木薯进行种植,推动木薯产业发展取得了实际性成效。2024年全乡共种植木薯面积600多亩,作为主要种植区的信良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种植110亩淀粉木薯,实现联农带农富农的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7万元的收入。有了“前人栽树”,2025年信良村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将农户小规模自种的耕地进行流转,由2024年的110亩扩种至250亩。根据企业从种苗、肥料、收购、运输等全站式服务模式,产量估算亩产可达3000斤,按650元/吨的保底收购价,预计2025年信良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
“我们结合信良村的实际和木薯易于种植、方便管理并且高产的特点,通过村集体经济进行土地流转,种植木薯200多亩,采用订单式保价收购,不仅解决了耕地撂荒的风险,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公正乡信良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黎恒贝介绍。
多元化农业发展,不仅有效地利用撂荒耕地,更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资源利用、有效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增值,推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耕地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