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志说防城港:大山与原始生态的和谐: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地处十万大山南麓蓝山支脉,属于桂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世界金花茶植物的分布中心。保护区东起深坜岭下的防城江,西至蓝山支脉的大坜隘,北起松柏屯旁的防城江,南至黄榄坝旁的东山江 。保护区域涉及那梭、华石、大菉、扶隆4个镇。2016年保护区总面积为9098.6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479.1公顷。
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总体格局表现为南陡北缓的单斜地形,以低山为主。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砖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水稻土等。气候属于北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保护区年均气温21.8℃,年平均降水量为2900毫米。保护区内主要河流有西南面的东山江和东北面的防城江,区内小河流主要汇入这两条江,构成两江支流的源头。
摄影@梁宗阳
摄影@李生
目前,世界大多数的野生金花茶分布于十万大山的蓝山支脉一带。自然界现有金花茶32种7个变种,其中23种5个变种汇集在防城港市防城区,种类和品种均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金花茶3个种和1个变种,共35万多株,是金花茶的分布中心,群落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一座研究金花茶基因的天然宝库 ,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根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82科662属1387种(含变种、栽培变种和变型,下同),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保护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30种,分别隶属于4纲23目81科。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
金花茶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极为罕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茶产南方,深冬开花,红瓣黄蕊,或云亦有黄色者,山茶嫩叶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晒作饮。”在金花茶被发现之前,人们只见过开红色、白色及红白相间颜色的山茶花,金黄色的山茶花只在许多人的想象中。
1960年,植物学家在广西十万大山首次发现金黄色的山茶花。1965年,由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将这种生长为金黄色山茶花的珍稀植物命名为“金花茶”。金花茶是山茶家族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品种,享有“茶族皇后”之美誉。金花茶坐果率低,难以繁育,极为稀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世界上古老又稀有的珍贵植物,因而又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
1984年,在防城各族自治县那梭镇那梭村上岳建立金花茶保护点 。1986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金花茶保护点升格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批准建立广西防城上岳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管理站。1994年,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金花茶命名的自然保护区。1996年,自治区在保护区内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花茶科学研究所。1998年,广西防城上岳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更名为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要负责保护区内的日常巡护、实行保护区自然遗产保护设施的建设工程以及开展保护区内重点公益林调查、界定、区划等工作。
由于野生金花茶大多分布在防城区,防城区因此拥有了世界上唯一的国家级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和金花茶基因库。2002年金花茶被命名为防城港市市花。2009年防城区被授予“中国金花茶之乡”称号,2011年防城金花茶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12月,防城金花茶获批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自此,防城区成为全国第9个、全广西第1个获得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殊荣的县区,标志着广西首个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正式确立。
金花茶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植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中国宝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金花茶物种种源及其生态环境,使金花茶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对建立金花茶种质基因库、保护中国宝贵的金花茶种质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保护区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宝库。保护区的建立,在保护了金花茶这一珍稀植物外,还保护了十万大山热带沟谷雨林、季雨林这一森林生态系统,大大加强了森林植被的集水、蓄水能力,增强了对东山江、防城江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保障两江周围群众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特别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并促进其繁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维持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