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11期)
切实抓好稻飞虱防治,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
目前我县晚稻正陆续移栽,早移栽田块已转入回青期和分蘖期。据调查,目前田间尚未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稻飞虱虫口密度:多的田块90—100头/百丛,一般20—30头/百丛,且以白背飞虱低龄若虫为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携毒传播,若田间存在较多的带毒白背飞虱,该病就存在暴发成灾的风险。请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务必高度重视,深入到各村屯宣传发动,指导农友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最佳防控时期(秧苗期与分蘖前期),切实抓好稻飞虱防治工作,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
一、防治意见
1.加强稻田水肥管理:禾苗回青及时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禾苗快速分蘖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避免偏施氮肥(氮肥过多会导致水稻徒长,吸引稻飞虱聚集),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稻飞虱繁殖。
2.喷药防治:建议防治两次,秧苗移栽大田7-10天防治一次,隔10天再防治一次。方法:
(1)80%烯啶·吡蚜酮10克+30%毒氟磷60克或20%病毒A 15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2)50%唏啶虫胺10克+30%毒氟磷60克或20%病毒A 15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二、应急处置
插秧后15天内要进行田间排查,若田间已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前期(苗期至分蘖期)的核心识别为:“矮缩丛生、叶色浓绿、叶枕错位、茎鞘黑条”,一旦在田间发现局部植株矮化、叶片硬绿,且叶鞘或茎秆出现蜡白色至黑褐色条状突起,需立即警惕。〕,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扩散:
1.拔除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避免病毒残留,做好及时补苗。
2.强化防虫:对发病田块及周边 30 米范围内稻田,立即喷施速效杀虫剂(如烯啶虫胺 + 吡蚜酮),彻底杀灭稻飞虱,切断传播链。
3.补肥促长:对轻病田块增施磷钾肥和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增强水稻长势,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