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8期:注意加强红火蚁防治工作
红火蚁属于外来入侵物种,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随带土的花卉、苗木、草皮等绿植的调运进行传播。红火蚁到目前为止蔓延扩散至龙州镇、水口镇、八角乡、上降乡、上金乡、彬桥乡、响水镇等地,在公路隔离带、道路绿化带、果园、田埂、林区等地均有红火蚁发生,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请相关的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做好本辖区红火蚁防控指导工作。
一、红火蚁的特征及危害:
红火蚁外形象普通蚂蚁,具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还有具翅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体桔红色,上颚发达。一般肉眼难以区分红火蚁形态特征,可结合蚁巢特征进行判断。蚁巢常筑于荒地、杂草丛、田埂、道路绿化带等地,成熟的蚁巢外观呈似土壤堆成的高10-4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沙堆状隆起,但初期蚁巢并不明显。蚁巢在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冲出蚁巢,群体攻击“入侵者”,红火蚁主要以刺针叮螫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起脓泡溃烂经久难愈,一些敏感体质的人还可能产生过敏性反应,重度过敏者出现休克和死亡。红火蚁可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嫩茎、果实和根系,甚至还可破坏供电、农田、堤坝等公共设施。
二、防治适期:每年4月~5月和9~10月,晴天气温在21℃—34℃有利于施药防治。
三、防治措施:
(一)毒饵诱杀法:选择有效成份为茚虫威、氟蚁腙等杀蚁饵剂,撒施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可将毒饵环状或点状撒施在蚁巢外围10—50cm处,视蚁巢的大小酌量撒施饵剂,一般15~20克/巢,施药后2天内下雨需补施,隔7-10天再次投放饵剂,共需投药2~3次,彻底杀灭该区域蚁群。
(二)粉剂灭巢法:选择触性强的菊酯类药剂,施药前需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通过带药工蚁与其它蚁之间接触,传递药物,进而毒杀全巢。
(三)药液灌巢法:选择触性强的菊酯类药剂,将药剂按商品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条药液带,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蚁巢底部。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保证充分湿润整个蚁巢。
四、注意事项:
(一)选择晴天地表干燥的时候施药防治。
(二)施放饵剂时注意管控好家禽家畜以防误食。
(三)施药区域设立明显警示牌,避免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
(四)施药时注意风向及安全距离,防止漂移污染桑园及鱼塘。
(五)桑园内或桑园田埂上发生红火蚁建议在下半年饲养最后一批蚕后再进行防治,选用毒饵诱杀法进行防治,避免养蚕期间防治造成家蚕中毒事故发生。
(六)人被叮螫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皮康霜。如出现发热、头晕、起疹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七)农药包装废弃物妥善回收处理,美丽乡村,清洁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