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早 着眼于实 落脚于快--我市多管齐下扎实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4月21日上午,扶绥县渠旧镇中原村一派忙碌的抗旱景象。农户甘继忠通过机井抽取地下水,将水泵运往田间地头,采用卷盘式智能化灌溉设备,及时引水为农作物补足水分。
据中原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国娥介绍,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中原村利用水泵抽水、渠道引水、打井挖水等方式,有序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并通过村民集资完成智能节水工程建设,经过管网将地下水拉到田间地头,惠及全屯264户农户约6000亩土地,旱情得到极大缓解。
中原村只是我市抗旱保苗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去年10月以来,我市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少,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旱情,通过科技赋能、农技服务、现场协调指导等多种方式,助力解决抗旱保苗等春耕生产面临的难题,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针对高温干旱天气,我市印发了《关于抗旱保春耕工作的通知》,组织农业技术员及时深入村屯、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发动和指导群众采取多项措施抗旱保春耕。市、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抗旱保春耕工作队开展包乡分片指导,把责任落实到人,把抗旱措施落实到田;农业、农机等部门派出队伍分别到各乡镇发放抗旱机具、调度抗旱机械、开展抗旱技术培训、紧急修复灌溉渠道等,广泛发动党员、致富能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购买抽水设备、打井取水,科学引水、抽水灌溉,结合盖膜、改种等措施,有序开展抗旱工作。
为缓解持续的旱情,我市还通过科技创新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在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基本灌溉需求的同时,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降低用水成本。我市采取深耕深松、减少翻耕等方式,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推广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等技术,精准滴水、滴肥,不断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共推广甘蔗水肥一体化面积35万亩。同时,我市积极创新水资源利用模式,通过科学调配养殖废水与沼液资源用于农田灌溉,形成“养殖—处理—灌溉”的绿色循环模式,取得生态效益与抗旱保耕的双赢成效。目前,全市共有21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实现养殖废水、沼液还田利用,覆盖面积100万亩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统筹农业、水利、应急等有关资金投入抗旱工作,用于购置抽水机、输水管材等抗旱设备,并发挥制糖企业优势,引导企业发挥社会责任,落实打井、水箱补贴,提供部分柴油支持等,有效缓解了多个村屯蔗农的用水难题,减轻了农户抽水灌溉的负担。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送抽水柴油到田间地头、发放抗旱滴管与打井抗旱补贴等措施,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截至目前,投入甘蔗种植抗旱补贴近600万元。中粮崇左江州糖业有限公司联系种苗资源,动员农户积极补苗,新植地块补贴每亩50元,目前已发放补贴款50余万元。宁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积极行动,挖便民蓄水池5个,新建抗旱取水点8个,配备8台免费柴油抽水机,提供免费柴油进行抽水,还为种植大户安排抗旱服务车到地头喷淋。
“我们高度重视此次旱情,统筹农业、水利、应急等有关资金投入抗旱工作,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旱情损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春宁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农情、灾情调度,继续组织督导组赴旱情严重乡镇指导落实抗旱措施,通过无人机巡田、土壤墒情监测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保障。
农户正在浇灌新植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