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区:春耕绘就希望的田野
近日来,崇左市江州区各地抢抓农时,全面开启春耕生产热潮。通过科技赋能、农技服务、间套种模式创新等多措并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辟出农民多元增收的新路径,生动诠释了土地的无限潜力与价值。为全年粮食安全和甘蔗产业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江州区以“科技春耕”为助力,推动甘蔗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在新和镇通康村“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基地,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肥力,结合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甘蔗亩产预计达7吨,农药使用量减少四成。同时,无人机飞防技术广泛应用,在新和镇新村村那糯屯,1500亩甘蔗“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使用无人机效率较人工提升60倍,成本降低至10-12元/亩。那糯屯甘蔗基地负责人蒙进兴告诉记者:“这两年用上了高科技手段,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今年春耕机械化种植同样亮眼,GPS导航引导的甘蔗种植机30分钟即可完成传统需2-3小时的工序,机械化作业率超90%。”
图为甘蔗种植机在开展甘蔗种植作业
为应对冬春连旱、低温冰冻等不利天气,江州区农业农村局组织48位农技专家分片包干,通过“线下指导+线上答疑”模式深入田间地头。在新和镇新村村,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农户甘蔗行距定位、起垄覆膜等技术,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灾情预警。濑湍镇则成立“春耕技术服务队”,发放农业技术指导手册1000余份,开设“田间课堂”分享种植经验,机械化种植覆盖率达90%以上。
江州区积极探索“一地多收”土地高效利用模式,在甘蔗地里套种西瓜、南瓜等经济作物。驮卢镇岑豆村更新屯采用“一年三种”轮作制度,春季种南瓜、夏季种西瓜、秋种南瓜,亩均增收超5000元。在春耕生产热潮中濑湍镇目前已完成11000亩甘蔗套种西瓜,黑美人、麒麟瓜等品种预计亩产值达2000元,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此外,“甘蔗+套种”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在灌溉甘蔗的同时兼顾套种作物灌溉,大幅降低农户种植成本,保持甘蔗水肥长期充足,每亩甘蔗可实现增产约1.5吨,至少净增收380元/亩,最大限度发挥了土地的叠加效益,促进了甘蔗增产、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翠芳表示:“‘一地多收’模式在江州区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未来,江州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提升这一模式,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让江州区的乡村更加美丽富饶,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