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雷平镇: 对标“千万工程” 汇聚“雷平力量” 打好人居环境提升“组合拳”
近年来,大新县雷平镇汇聚雷平最强力量,持续在和美乡村建设上“下功夫”,打好人居环境提升“组合拳”,走出自己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雷平经验。2022年雷平镇被命名为自治区卫生镇。
一、在“谋”字上下功夫,轴向打好“组织拳”,解决“谁引领”的问题
一是书记带头抓示范。该镇、村两级书记带头深入村屯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规划指导,以村党总支书记“所在屯”先动起来,率先开展“三清三拆”“村屯大清洁”等行动,以点带面推动各屯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逐屯突破,整村提升。二是支部引领绘蓝图。坚持党支部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在镇工作专班、村党总支部和屯支部组织引领下,以“一张手绘图”定下环境整治清拆规划任务。采取“党支部+村民骨干+返乡人才”的方式,携手擘画人居环境提升新蓝图。三是党员带头促推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家乡发展必有我”为切入点,推动536名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350余名返乡干部、160余名群众志愿者主动参与家乡发展建设。通过党员、原籍干部带头“三清三拆”,呈现“我是党员我带头”的良好氛围。
二、在“人”字上下功夫 ,纵向打好“主体拳”,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一是“民情专研队”解难题。组建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情专研队,以“书记夜访”为抓手,以“有事好商量,无事聊家常”为宗旨,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主动收集“民情民意”。解决了都楼和支行屯的连心路、巴雁和科渡屯的“隔心墙”等问题,得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二是“劳动先锋队”打头阵。全镇110名干部全部安排分包到23个村,与村“两委”成员、驻村队员、乡贤人才组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劳动先锋队,自发组织干群到全茗镇等先进乡镇学习,以干部带头示范,村干带领群众,先进群众带动落后群众,形成“我的村我来建”的比学赶超氛围。三是“爱心人士队”献力量。发动公益性岗位、低保户、五保户等有基本劳动能力的本屯长住人员组成“爱心人士”队伍,以每周一、周四为统一行动日,统一开展“口袋公园”、水渠沟壑杂草清除、落叶清扫、垃圾捡拾等行动,破解村屯公共区域管护难题。
三、在“干”字上下功夫,横向打好“实效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一是群众自建“口袋公园”。以一屯一个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为建设目标。利用屯内废弃地、边角地、集体地等,采用最便宜的红砖砌筑风景墙,修建不积水的人行步道,铺设草皮、“见缝插绿”。同时移植魔芋、太阳花,收集农家石磨、水缸、废旧轮胎涂鸦等在园内点缀造景,打造“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农村“15分钟生活圈”。日前全镇共建成了112处“和美”公园。 二是“让”地共建“口袋公园”。为解决屯内道路狭窄、道路盲区难题,更好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屯内群众你让一点、我让一点,你让出围墙、我拆掉废弃老房。“让他三尺又何妨”文明新风尚在各屯呈现。日前共有52位群众出让土地(鱼塘)42亩。乡村建设逐渐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三是“小投入”筹建“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不等不靠,各屯主动通过公益林资金等“小资金”牵引,以“政府物料扶持+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实现“花小钱、微改造、大变样”。涌现出后益村仑旁屯、安平村潭站屯、车站村赞成屯、那岸村打屯、仑屯等23个村96个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样板屯。
今年以来,雷平镇自制的“雷平有一种力量”系列群众建设“口袋公园”微记录影集鼓舞人心、传为美谈,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的雷平经验,被全县乃至全市点赞推广,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