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赋沃野,AI助业兴!右江区智慧农业多点开花启新程
右江区锚定农业现代化方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种植、养殖、防控全链条,从废弃堆场的智慧焕新到田间地头的精准决策,从果园的低空智能巡航到渔舱内的恒温管控,人工智能正成为改写传统农耕方式、激活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绘就出一幅“AI+农业”的富民新图景。

蓝莓无土栽培基地。罗 丽 摄
AI赋能蓝莓种植,废场蝶变智慧果园。右江区盘活126亩废弃堆场,打造盆栽蓝莓智慧基地,以智能管控突破传统种植的局限。通过搭建大棚调节适宜的生长温度,水肥一体智能系统实时采集土壤墒情、养分数据,通过智能化设施系统操控即可完成精准滴灌与养分补给。6万余盆蓝莓日常管护仅需2—3人,人力成本大幅降低;此外,基地蓝莓的品相和产量双提升,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万元。同时,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未来规划生态采摘园,让智慧种植兼顾产业效益与民生福祉。

技术人员演示监测仪器如何使用。张亚萍 摄
AI点亮高标准农田,数据驱动粮安升级。龙景街道江凤村800亩高标准农田植入“智慧大脑”,构建全流程智能生产体系。AI监测调度系统联动遍布田间的传感器与智能农机,24小时实时捕捉作物生长、土壤墒情、气象变化等多维度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精准预判生长需求,自动下达灌溉、施肥指令,实现“按需供给、智能调控”。灌排系统接入AI模块,可根据雨情旱情自动切换模式,大幅提升农田抗灾能力,在解放人力的同时,推动粮食生产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树立“AI+粮食”示范标杆。

龙川镇龙川村百头屯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点。卢桂仙 摄
AI筑牢绿色防线,智能防控守护良田。自治区2024年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区级)田间监测点落地右江区,以AI技术升级病虫防控体系。4个乡镇的5个标准化监测点覆盖水稻、玉米、甘蔗产区,AI虫情识别系统、重大病害智能监测仪协同发力,实时捕捉病虫动态与环境数据,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建模实现病虫害早预警、早研判、早防控,推动防控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判”转变,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护航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无人机作业中。隆惠群 摄
AI赋能低空农业,芒果产业提质增效。澄碧湖芒果核心示范区深耕“AI+低空经济”,构建全链条智慧种植体系。无人机搭载AI视觉识别系统,化身“空中哨兵”精准捕捉病虫害、旱情隐患,快速生成植株“体检报告”;在AI算法加持下,无人机实现厘米级精准植保,作业效率提升50倍以上;倾斜摄影结合AI建模,生成果园三维立体图谱,为基地规划、灾害预警提供科学支撑。同时,通过AI技术赋能培训体系,向周边农户推广智能种植技术,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果农。

广西盈夏科技公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陆基养殖。邓丽英 摄
AI革新渔业养殖,智能渔舱破浪前行。盈夏科技“AI渔舱”以人工智能重构水产养殖模式,打造全天候智能养殖场景。AI水质调控系统自动维持水温恒定、水体溶氧均衡,彻底摆脱季节制约;AI投喂算法根据对虾生长阶段精准匹配食量,实现“按需饲喂、杜绝浪费”;水下AI监控实时捕捉虾群活动状态,结合虹吸清污技术,全方位保障水体清洁与虾群健康。在AI全流程管控下,南美白对虾成活率超90%,一年可养5茬,单位产量达传统模式的20倍,年产值超600万元,产品无抗无药残,实现高效养殖与品质安全双保障。
AI为翼,农兴可期。右江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转型,让每一项农业产业都浸润科技力量,每一寸沃野都迸发增收活力。未来,该区将持续深化AI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智能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算力”,书写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