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遇在林下:绿了生态,鼓了腰包
林间草木簌簌,一群阉鸡正啄食着果树落果,而脚边的鸡粪正悄悄地滋养着这片林地——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陈志愿户所在的这片山林正上演着“鸡长林茂”的双赢好戏。林下的“鸡”遇不仅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更盘活了沉寂的林地资源。这“以林养鸡、以鸡促林”的生态循环,正为山区农户蹚出一条绿意盎然的致富路。
陈志愿系田林县乐里镇新宁村分水屯村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在40亩的芒果林地建移动鸡舍。为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多次到潞城瑶族乡丰防村、渭祥村等有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学习经验,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基本掌握了林下养鸡前、中、后期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技术。2023年以来开始饲养阉鸡,每亩林地放养60-80只阉鸡,按饲养密度放养避免了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破坏,又使鸡群获得充足活动空间。林地中的昆虫、杂草成为天然饲料来源,相比传统笼养方式降低40%以上的饲料成本。果树落果、林木间隙自然生长的花草进一步补充了饲料供给,形成"林-草-虫-鸡"四位一体的立体种养系统。
林下散养的阉鸡运动量大,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在市场销售供不应求,每只成鸡售价达120-150元,一年饲养3批,每次饲养量2000羽左右,年总产值达9万元,养鸡年纯收入达3.5万元以上。
三年间,养殖户陈志愿年收入从2.2万到5.8万的数字跳跃,其背后是鸡群在林下啄出的生机,是果树在鸡粪滋养下结出的硕果。陈志愿户这套“小而精”的生态经,让鸡叫成为致富的哨声,让林地成为了增收的“绿票子”,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图为 陈志愿养殖户在喂养家禽。 黄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