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水稻苗情简报第五期
当前,北海市晚稻大多处于幼穗分化期,部分正处于抽穗期,少部分即将进入灌浆期,这个时期是对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时期,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环节,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促进增产丰收。现将苗情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苗情动态
9月26日对监测点3个品种进行调查,昌两优馥香占株高94.37cm,苗数22.52万苗/亩,叶龄12.18叶,幼穗分化7期;野香优9号株高120.67cm,同比去年减4.03cm,苗数16.94万苗/亩,同比去年增1.64万苗/每亩,叶龄13叶,已抽穗;吉丰优1002株高94.17cm,同比去年减0.13cm,苗数18.74万苗/亩,同比去年增6.94万苗/每亩,叶龄12.48叶,同比少0.52叶,幼穗分化8期。
二、生产建议
1、加强水分管理
幼穗分化期间要保持田间湿润,浅水抽穗,干干湿湿至成熟,以养根保叶防早衰。
2、看苗追施穗肥
根据苗情及时施用攻穗肥,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8公斤;齐穗期前后,每10天用0.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2-3次。
3、做好寒露风的防御工作
要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监测预警“寒露风”发生区域及影响程度。坚持“湿润为主、以水调气、水气协调”,确保水稻安全度过寒露风影响期。寒露风到来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50~200g/亩、芸苔素等叶面肥或其他防冻抗寒剂,喷施 1~2次可有效增强植株防御低温能力。“寒露风”来临时,对未抽穗的晚稻,夜间灌深水5~8厘米、次日日出后排出,提高田间温度,增强晚稻抗寒能力,确保安全生长;对正在抽穗扬花的晚稻,灌深水保温御寒,若昼夜温差较大,亦可采用日排夜灌方式,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土壤温度,减轻灾害损失。
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近期台风及降雨影响,叶片损伤增加,利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流行性病害,以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重点落实破口期前和抽穗期预防措施,严防病虫暴发成灾。大力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