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情报第九期
抓好当前蔬菜、玉米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据调查,目前蔬菜、玉米要注意防治蓟马、白粉虱、斑潜蝇、豇豆红斑、瓜类白粉、霜霉病及玉米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加强田间调查,把握最佳防治适期,及时注意抓好当前蔬菜、玉米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一、田间发生实况
1.蓟马:豇豆蓟马一般199~510头/百芽(花),重的达2017头/百花。
2.白粉虱:豇豆上一般为91~218头/百叶,露地瓜类蔬菜一般为97~218头/百叶,棚室内瓜类蔬菜发生重,重的达2856头/百叶。
3.豇豆红斑病:病叶率一般为13.4~36.8%,病指1.9~5.8,重的8.6。
4.瓜类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棚室内,病叶率一般为19.6~31.2%。
5.瓜类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棚室内,病叶率一般为8.9~18.5%。
6.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目前大部分处于苗期至拨节期,叶片幼嫩,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玉米受害株率平均7.0%,重的15.0%;虫口密度平均3.1头/百株,重的8.4头/百株,幼虫虫龄3-5龄。此外,甜菜夜蛾在玉米上为害也较重,虫口密度重达15.8头/百株。
二、防控意见
(一)物理防控
1.物理阻隔。使用40目防虫网阻隔蓟马、斑潜蝇、烟粉虱等害虫。
2.理化诱控。在田间挂置可降解黄板诱杀粉虱等害虫,信息素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每亩挂置20-30片。
(二)生物防控
使用绿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蓟马等害虫,使用蛇床子素防治白粉病等。
(三)科学用药
严格选择登记对应作物的农药品种;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适时用药,害虫宜在低龄期用药,开花结荚期是防治蓟马的关键时期,施药时间以花瓣张开且蓟马较为活跃的上午10点以前为宜。病害宜在发生初期采"上喷下灌"的施药方式。
三、豇豆上推荐用药
豇豆主要病虫害及登记农药: | ||||||||
主要病虫害 |
登记农药 |
安全间隔期 |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
主要病虫害 |
登记农药 |
安全间隔期 |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 |
蓟马 |
噻虫嗪 |
3天 |
1次 |
斑潜蝇 |
乙基多杀菌素 |
3天 |
2次 | |
吡虫啉·虫螨腈 |
5天 |
1次 |
溴氰虫酰胺 |
3天 |
3次 | |||
啶虫脒 |
3天 |
1次 |
甜菜夜蛾 |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 |
—— |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7天 |
1次 |
金龟子绿僵菌 |
—— |
—— | |||
多杀霉素 |
3天 |
1次 |
斜纹夜蛾 |
苦皮藤素 |
10天 |
2次 | ||
虫螨·噻虫嗪 |
5天 |
1次 |
蚜虫 |
阿维·氟啶 |
3天 |
1次 | ||
溴氰虫酰胺 |
3天 |
3次 |
苦参碱 |
10天 |
1次 | |||
虫螨腈·唑虫酰胺 |
7天 |
1次 |
溴氰虫酰胺 |
3天 |
3次 | |||
苦参碱 |
—— |
—— |
双丙环虫酯 |
3天 |
2次 | |||
金龟子绿僵菌 |
—— |
—— |
炭疽病 |
苯甲·嘧菌酯 |
7天 |
3次 | ||
豆荚螟 |
茚虫威 |
3天 |
1次 |
氟菌·肟菌酯 |
3天 |
2次 | ||
乙基多杀菌素 |
7天 |
2次 |
白粉病 |
蛇床子素 |
—— |
—— | ||
高效氯氰菊酯 |
3天 |
1次 |
锈病 |
硫磺·锰锌 |
3天 |
3次 | ||
溴氰虫酰胺 |
3天 |
3次 |
吡萘·嘧菌酯 |
3天 |
3次 | |||
氯虫苯甲酰胺 |
5天 |
2次 |
噻呋·吡唑酯 |
3天 |
3次 |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7天 |
1次 |
腈菌唑 |
5天 |
3次 | |||
氯虫·高氯氟 |
5天 |
2次 |
戊唑·嘧菌酯 |
7天 |
2次 | |||
苏云金杆菌 |
—— |
—— |
唑醚·锰锌 |
14天 |
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