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良田 育良种 用良技 ——我市提升粮食稳产增收见成效侧记
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厅印发《关于2023年度全区粮食生产激励结果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2023年度粮食生产成效突出的60个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我市柳城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柳江区、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光荣上榜。其中,柳城县在粮食主产县(市、区)激励名单中名列第三。这是我市通过建良田、育良种、用良技保障粮食稳产增收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加快“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培育种植技术,不断推进水稻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实现水稻增产、群众增收。
8月25日,在融安县水稻示范区,农技人员正在监测晚稻品种万象优337、又香优雅丝香、菁美丝香。其中,万象优337和又香优雅丝香处于孕穗期,菁美丝香处于拔节期。目前,我市晚稻生长处于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期,移栽较早的已进入孕穗期,中稻进入黄熟期。
近日,在柳江区进德镇泗浪村小平屯的10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等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该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光基算了一笔账:机械化育秧每亩成本约176元,人工育秧每亩成本约300元;机械化插秧每亩可均匀种植约2万株秧苗,人工插秧每亩种植约1.5万株秧苗。在柳城县寨隆镇下寨村,种植户罗海光家的田地一年从春季至冬季,可种早稻、晚稻及马铃薯,让耕地不撂荒,进而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增收。
“我市今年粮食生产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0.66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81.1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0.37%。”日前,市农技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科科长廖寅平介绍。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因地制宜推广“早稻+再生稻+冬种马铃薯”“早稻+鲜食玉米+马铃薯”或“鲜食玉米+晚稻+冬种马铃薯”等“一地多收”模式,通过土地轮种、套种的方式,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荣华介绍,《通报》表扬我市5个县(区)获得的激励资金将重点用于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撂荒地治理、耕地“非粮化”管控、耕地质量提升等方面。
柳江区新品种水稻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