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专栏>>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

贵州大学联合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解析褪黑素诱导猕猴桃抗软腐病的机理途径

2025-09-15 11:44     来源: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字体: 打印

近日,贵州大学与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农林科学一区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IF2025=6.8)合作发表题为“Preharvest melatonin application enhances soft rot resistance in kiwifruit through the jasmon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的研究论文。

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果实在贮藏期间进行后熟过程中处于潜伏期的病原菌伴随寄主生理衰老变化而引发软腐病,褪黑素作为一种天然胺类激素,本研究主要针对采前褪黑素处理影响猕猴桃果实抗软腐病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喷施褪黑素使常温贮藏期间果实发病率从 56.88%下降至 36.67%,显著控制软腐病发生率,其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提高苯丙烷代谢中关键酶活性,积累次生代谢物质等结构抗性途径诱导猕猴桃抗软腐病,同时转录组分析表明采前褪黑素诱导猕猴桃果实响应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 MAPK 信号通路、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等通路;通过使用褪黑素受体抑制剂(Luzindole)处理猕猴桃果实,发现在猕猴桃果实接种葡萄座腔菌(B.dothidea)下褪黑素信使功能受阻时伴随茉莉酸含量减少,而水杨酸随之提升,故褪黑素介导的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很可能是依赖茉莉酸途径。本研究从果实-病原菌-环境等互作关系上着手研究褪黑素在其中的调控作用,为褪黑素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提供了证据。

我院彭俊森研究实习员是该论文第一作者,贵州大学农学院董晓庆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合基础20201Y122)和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平台人才-CXTD2023015)的资助。


(作者:彭俊森/文、图)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