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产业的生命线。如今,陆川县正以科学保种与创新繁育双轮驱动,守护着陆川猪延续2000多年的“土基因”,为冲刺百亿产业目标筑牢良种根基。
清晨,在国家级保种场——陆川县良种猪场的猪舍里,工作人员正手持消毒机对猪舍通道进行全面消杀,这是保种场每日必做的“早课”。目前,这里已建立8个纯正血统核心种群,存栏200头基础母猪、126头种公猪,是陆川猪良种繁育的“核心摇篮”。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陆川猪以肉质细嫩、风味浓郁、耐粗饲等优势闻名,但曾因生长速度较慢、规模化养殖难度大等问题,面临种群数量减少、优良性状退化的风险。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大背景下,陆川县积极响应号召,将陆川猪保种繁育纳入良种化攻关重点任务。
陆川县依托国家级陆川猪保种场,采用科学的群体继代选育方法成功培育出高瘦肉率、快生长速度的新品种“龙宝猪1号”,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将广西陆宝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列为保种点,构建起“种猪场+扩繁场+核心群”的标准化良种陆川猪繁育体系。
广西陆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依林表示,陆川猪跟黑猪交配,因为它的父本是全黑的,所以产出的小猪就是黑猪,“我们陆川人称其为‘土黑猪’也叫‘土炮’。”
经过持续攻关,目前,陆川已培育出“陆改一系、陆改二系”等改良品种,将陆川猪的瘦肉率从37%提升至50%以上,在保留原有风味优势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品种的市场适应性,逐步破解种源改良“卡脖子”难题。
制定保护方案,普查纯种猪群、建立电子谱系,划定大桥、乌石等5个镇为资源保护区,持续完善猪舍、防疫等保种基础设施……持续有力的措施正为陆川猪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决定了产业的未来。我们守护的不仅是2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更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会继续科学管理,确保陆川猪血统纯正延续。”陆川县良种猪场场长莫常信说道。
目前,陆川猪年出栏约54万头,存栏约70万头,产业年产值达68亿元。随着陆川猪产业园(一期)项目的逐步推进,这头承载地方特色的“大唐名猪”,正既守住“老味道”、又跑出“新速度”,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引擎。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