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芒果丰收季,此时的桂七芒熟度恰好。
七月的右江河谷,暑气蒸腾,而位于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六万林场深处的英竹芒果生产基地,却藏着一片秘境。近日,南国早报寻访广西好果特派小分队沿着蜿蜒崎岖的砂石路深入这片山林,在郁郁葱葱的芒果林间,探寻被誉为“芒果中的爱马仕”——桂七芒果的生长奥秘。这里远离尘嚣,坚守有机种植方式,孕育出广西好果的独特风味。
1 秘境寻踪:藏在深山的“芒果天堂”
7月24日上午,记者从田东县城出发,驱车沿县道、村道行驶50分钟后,水泥路逐渐变成坑洼的砂石路。大家换乘皮卡车,爬上60度的陡坡,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咯吱”声响。随行的基地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阮和富笑着说:“要尝最地道的桂七芒,就得耐住性子往山里走。”
这片隐藏在六万林场边缘的芒果基地,建于2016年,海拔约500米,四周被连绵的青山环抱,浅层地下水清冽甘甜,滋养着1.3万株桂七芒果树。“这里全年平均气温22℃,昼夜温差能达到10℃,没有工业污染的红壤土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加上北回归线穿越境内,正是桂七芒生长的‘黄金纬度’。”阮和富蹲下身,抓起一把红棕色的泥土,指缝间的土壤疏松多孔,还能看到细碎的腐叶。
走进基地,约1.3万株桂七芒果树枝干舒展,高低错落,树间距保持在3米以上,阳光能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树下覆盖着杂草和落叶,几只土鸡正在落叶间啄食虫蚁。“我们适当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一来能保持土壤湿度,二来杂草腐烂后就是天然肥料,还能吸引益虫,形成生态循环。”阮和富解释道。
2 有机坚守:拒绝“速成”的种植哲学
桂七芒因其品种独特,熟果表皮也呈绿色,它那迷惑人的外表下有一颗甜蜜的“心”。
记者走近一棵芒果树时,一股浓郁的果香混合着蜂蜜的甜香扑面而来。阮和富切开一个果子,橙黄色的果肉细腻无丝,果汁顺着刀刃滴落。“我们坚持自然栽培技术,保证果子的糖度能达到18至22度,比普通桂七芒高3至5度,可溶固形物比别人的高2%以上。”
1991年,阮和富从原广西农学院的果树种植专业毕业,从此和芒果打了34年交道。他说:“桂七芒的甜,是熬出来的。”
在英竹基地,“有机肥”是优选选项,“慢”是贯穿全程的关键词。每年立春后,这里的果农还在等待芒果树萌芽抽梢。“我们不使用化学催花、膨大剂,完全遵循果树自身的生长节奏。”阮和富指着一棵树干粗壮的芒果树说,这棵树树龄12年,通过精细管理,每年结果量也能达到75至80公斤,“如果强行增产,果子纤维会增粗,甜度会下降,树的寿命也会缩短。”
3 风味解密: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承诺”
7月25日清晨,记者跟着果农们体验了桂七的采摘过程。“摘果不能光看颜色,要看‘火候’。”果农李大姐拿起一颗表皮仍带青绿色的芒果,用手轻按果蒂处,“稍微有点软,果香味浓,这时候摘下来,放两天口感最好。”她剪果时会刻意留下3厘米长的果柄,避免果汁外流,还能延长保鲜期。
南国早报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英竹基地的自然环境和有机种植标准,符合我们对‘广西好果’的筛选要求。这里的桂七芒从采摘到发货不超过24小时,通过快递直达消费者手中,让大家尝到‘枝头刚熟’的新鲜。”
夕阳西下,小分队踏上返程路,车窗外的山林渐渐远去,但鼻尖似乎还萦绕着桂七芒的清香。这片藏在六万林场深处的果园,用10年如一日的有机坚守,诠释着“好果藏深山”的真谛。正如阮和富所说:“种植者的用心,会藏在果子的味道里。”而这份来自田东深山的自然馈赠,正通过南国早报商城的平台,成为这个夏天最难忘的香甜。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