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共有194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其中,广西共有8个农产品入选,分别是覃塘毛尖茶、兴业红(绿)茶、龙溪麻竹笋干、平桂莲藕、靖西大果山楂、靖西大香糯、西林麻鸭,涉及茶叶、蔬菜、粮食、果品、禽类类别。截至目前,广西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总数达38个,主要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达138家。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原则上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
覃塘毛尖茶
贵港市覃塘区茶文化历史悠久,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是广西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覃塘毛尖茶更是享誉国内外。
覃塘毛尖茶产于贵港市覃塘区的平天山、镇龙山脉,茶山海拔高达1100米,空气中负离子高,氧气充足。这里山高林密,林木如盖,云雾缭绕,昼夜温差明显;土壤多以紫页岩、沙叶岩为成土母质的地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因此,产出来的覃塘毛尖茶更是茶中精品,外形条索肥嫩、紧结,白毫显露,色泽灰绿光润,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回甘。
近年来,覃塘区大力发展茶产业,打造了以覃塘毛尖茶为核心的产业示范园。2015年覃塘毛尖茶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9年入选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同年,覃塘区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及覃塘毛尖茶优势区创建项目,并每年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
兴业红茶(绿)茶
玉林市兴业县多以丘陵、山岭为主,土壤呈酸性,无污染,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兼备,优良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宜优质茶叶生产,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在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大自然馈赠下生长出来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有锋苗。红茶色泽乌润,香气甜香浓郁,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爽口;绿茶叶片厚,冲泡起来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兴业茶集山水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茶青以当地群体种和云南大叶种为主,茶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水浸出物平均含量较高,是不可多得的富硒好茶。
近年来,兴业县政府通过政府带头、大户示范、农户跟进的方式,促进兴茶种植规模化、品牌化、茶产品多样化发展。积极打造了“兴业茶”特色小镇,构建富硒特色产业生态圈,并延伸发展成“兴业茶”特色小镇+“兴业茶”田园综合体综合示范区的格局,让“兴业茶”逐步形成为兴业县的一大特色产业。
龙溪麻竹笋干
龙溪麻竹笋是桂林市永福县的特色产业,也是村民的“致富笋”。用它制作成的酸笋,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必不可少的配料之一;晒干后的笋干,色泽黄褐色,片窄节长,呈半透明状,肉质肥厚,口感脆嫩爽口,可做成麻竹扣肉、麻竹饺子等特色美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广福乡龙溪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年日照时间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麻竹的种植及笋干的晒制。近年来,龙溪村大力发展麻竹种植产业,创建了永福县龙溪麻竹特色农业示范区。依托“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建设,2019年示范区获评“广西三星级麻竹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2020年获评桂林市五星级田园综合体,2023年被认定为“广西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目前,龙溪麻竹种植面积1.2万亩,核心示范区6200亩,麻竹笋干产量达0.2万吨。
平桂莲藕
贺州市平桂区素有“百年菜乡”、粤港澳“菜篮子”之称,水生蔬菜是传统的优势产业,莲藕是平桂区的主导产业之一。2019年,平桂区创建了“藕莲天下”水生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并将“藕莲天下、猪福天下、大棚蔬菜”三个示范区联结起来,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把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同步规划与美丽乡村同步推进,形成了以示范区为产业圈的“一轴三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
与此同时,平桂区还大力引进瑞羊、嘉宝、润荷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发展莲藕种植,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发了一年两熟的双季种植、地胶种植莲藕、藕田套养泥鳅、藕田套养鲤鱼、藕田套养田螺等新技术,推动特色产业的规模、生态、高效发展。
靖西大果山楂
靖西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靖西大果山楂的原产地,各乡镇均有分布。据《归顺州志》记载,早在1899年以前,靖西就已经有种植山楂和山楂加工的历史。
近年来,经中国全国山楂科研协作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靖西大果山楂是山楂的特殊品种,在全国18个山楂品种中,果实最大、质量最优。果皮颜色呈浅黄色,向阳面浅红色;果顶凹陷,果梗中长,果肉黄白色,果肉厚,肉质紧密;味酸甜、涩,有清香。用它制成的山楂干片、山楂果脯、山楂醋、山楂酒、山楂糕、山楂角、山楂茶等十多个系列产品,更是远销省内外。
2018年,靖西大果山楂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靖西大果山楂已成为靖西的一大支柱产业。
靖西大香糯
靖西大香糯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是中国十大珍米之一,也是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米粒短圆饱满,白色,颗粒大,蒸煮米饭洁白油亮,气味芳香浓郁,黏稠柔软,素有“一家煮糯十家香,十家煮糯香满庄”之说。
靖西市优质稻(大香糯)产业现代化示范区位于化峒镇八德村、民强村,核心区面积5000亩,拓展区15000亩,辐射区30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蜜蜂糯、茂糯、花斑糯等。示范区以靖西市桂糯食品有限公司为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厂区占地6700平方米,建设有大米生产车间,烘焙车间,果酱生产车间,粽子生产车间及自动化产品加工和仓储车间等符合食品加工标准的现代化加工厂,主要生产盒装大香糯米、粽子、月饼、五色糯等产品。
西林麻鸭
西林县处于南盘江水系和右江水系中,梯田广阔,水质清澈,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鱼虾螺等多种适合麻鸭觅食的动物性饲料。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和收割后的稻谷遗粒为食的麻鸭,体型紧凑体表光洁,胸腿肌健壮,表面呈白色偏浅黄,皮下脂肪分布均匀,肌肉切面鲜红色,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
西林麻鸭于1987年被列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2001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03年通过自治区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被确定为广西小型优质肉用地方品种。2006年入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录》,2008年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13年西林麻鸭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荣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2年,西林麻鸭规模养殖户达236户,肉鸭存栏23.52万只,年出栏45.68万只,年产值超4500万元,产业覆盖那劳乡、普合乡、八达镇、古障镇等多个乡镇,成为当地农民养殖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